好坏出自一念谁好谁坏谁自己带着—元自实奇遇记
发布时间:2024-09-11 02:21:36作者:地藏经全文网
元代末年有一个人名叫元自实,是山东人,生来质朴鲁钝,不通文墨,但家境很富足,以田地庄院所得为生。同乡还有一个人名叫缪材,授得福建一个官职,因缺少路费,便到元自实处借了二百两银子。元自实因为同乡交情很深,也不向他要借条,就如数借给了他。
元至正末年,山东大乱,元自实被成群结队的强盗抢劫,家财一空。当时,福建一带很是安定。于是,元自实带着妻子儿女前往福州,打算投靠缪材。到了福州以后,找人一问,缪材果然掌权执政,颇有威势权力,门第显赫。元自实十分高兴,但是在艰险困苦的处境下,由于长途跋涉衣服破烂,不敢马上去见他。于是在城中租赁了房子,安顿下妻子儿女,整饬衣帽,选择日子前往拜访。正巧,碰上缪材外出,就拜谒于马前。缪材起初好像不认识他一样,等到聊起家乡,通报姓名,才感到惊讶并表示道歉。遂即引他進屋,并以宾主的礼节相待。过了好一会儿,喝完茶,就送客了。
第二天,元自实又去了缪府,也不过招待三杯酒和茶果而已,全然没有一点眷顾的意思,也不说起借银两的事儿。元自实回到住所,旅舍凄凉,妻子儿女埋怨道:“你不远万里来投靠熟人,所为何事?今天被三杯薄酒一搪塞,就不发一言,我们还有什么指望!”
元自实迫不得已,第三天再次前往造访,可缪材好像已经十分讨厌他了。元自实正要开口,缪材急忙说:“过去承蒙你借给我路费,我一直铭记在心,不敢忘记;不过我现在仕途萧条,俸禄微薄,但老朋友远来,岂敢辜负恩德?希望能将借条还我,我自当如数陆续奉还你借给我的银两。”
元自实听闻此言,惶恐的说:“我与你是同乡,从小交往深密,周济你的急难,向来没有借条,你今天怎么说出这种话来?”缪材神色严肃的说:“借条确实有,只恐怕兵火之后,您已经丢失了。但是有没有借条,我也不去计较了,只希望放宽期限,让我尽力偿还。”元自实见他这么说了,最后只能退出,心中责怪他如此巧诈狂妄,负恩负义。半个月以后,元自实再次登门,缪材只用好话打发他,终究不给恩人一文钱。就这样反覆推托,于是很快过了半年。
当地有一个小寺院,元自实到缪家,寺院正好在中途,所以他就经常在门下歇脚。寺院主持轩辕翁,是个修炼人,看到元自实经常往来,日子长了,就同他答话,因此彼此就熟悉了。时值隆冬,已近新年,元自实穷困到了极点,只好又到缪家,拜求并且哭泣道:新年临近,妻子儿女饥寒交迫,袋里没有一文钱,米缸里没有一点余粮。过去你所欠的银两,今天我也不敢再求你归还,只求您怜悯怜悯我吧!说着,竟一头跪了下去。
缪材扶他起来,扳着指头算日子,告诉他说:“再过十天,应该是除夕,你可以在家专心等待,我从俸禄中分给你禄米二石、银子两锭,派人快马送到你家,作为过年的费用,希望不要以少为怪。”并且又再三叮嘱,不用外出等候,只要在家就行了。
元自实感激而回。到家后,他就用缪材的话来安慰妻子儿女。到了那一天,全家盼望。元自实端坐在床上,派小儿子到闾里的门前打探。一会儿,小儿子跑回来说:“有人背着米到了。”他听了就急忙出家门等候,谁知那人经过他们家时看都不看一眼,元自实还以为来的人不认识他们家,急忙赶上去问他,那人却说:“这是张员外给塾师的粮食。”
元自实遂默然回家。一会儿,小儿子又奔回来告诉他:“有人带着钱来了。”他又急忙出去迎接,可那人还是过他们家也不進来。再追上去探问,那人则说:“这是李县令临别时赠送给游子的钱。”元自实闻言,怅然而感到惭愧。这样的情况一连有好几次,到了晚上,竟然还是一无踪迹和音信。
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了,元自实被缪材一骗再骗,家中已经一粒米、一束柴都没有了,妻子儿女相对哭泣。元自实愤恨的不能自制,暗地里磨了一把锋利的刀,坐着等待天亮。等到鸡叫更鼓停止,他就直接奔往缪家,打算等缪材出门时一刀将他刺死。
此时,东方还没有发白,路上没有行人,只有小寺院中的轩辕翁正点着蜡烛诵经,对门而坐。修炼之人眼净,轩辕翁看见元自实在前面走,后面有奇形怪状的几十个恶鬼跟着,有的鬼拿着刀剑,有的鬼执持椎凿,披头散发,裸露身体,样子很凶恶。
大概有一顿饭的功夫,元自实又回来了。轩辕翁看到元自实后面有百来个头戴金冠,身佩玉佩的福神善神跟随,有的振扬幢幡伞盖,有的举着旌幡等旗帜,和颜悦色,样子十分安闲。
轩辕翁觉得奇怪,诵完经后,他就前去造访元自实。坐定以后,轩辕翁问道:今天早晨,你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去时匆匆,而回来缓缓?希望说来听听。元自实不敢隐瞒,全部说了出来:缪材忘恩负义,使我困顿之至,今天早上,我身怀磨砺的快刀,打算前往杀掉他以报此仇。等到了他家门口,我忽然想:他确实得罪了我,可他的妻子儿女又有什么罪呢?而且,他还有老母在堂,今天我若杀了他,他们全家又依靠谁呢?我一家人已经够苦了,怎么还可以让别的更多人跟我家一样苦呢,宁可人家负我,不可我负别人。于是我忍了这口气回家了。
轩辕翁听说后,祝贺他说:“您这么做将会有后福,因为神明已经知道这件事了
。”元自实问他缘故,轩辕翁说:“你有一念之恶,凶鬼就到了;你有一念之善,福神就降临了。这就如同影子随形,如同回响应声而起。由此可知暗室之内,仓卒之间,不可萌发做恶之心,不可犯罪而有损德行。”于是把自己所看到的都告诉了他,并且百般抚慰,又拿出一些钱米来救助他的急难。可谁又能料到,当天晚上,元自实竟出了事,掉入了井中。话说元自实掉入井中的那一刻,他看到井水竟忽然分开,两岸石壁陡峭,如刀削一般,当中有一条狭路,仅仅能供人行走。元自实摸着石壁行走,差不多有几百步,石壁终止而路也断了,露出一洞口,里面天地开阔,日月照临,俨然是另外一个世界。元自实也就走了進去,不久他看见一座大宫殿,匾额上用金字题着“三山福地”四个大字。元自实瞻仰后進入宫殿,只见长廊中静悄悄的,古殿里烟消火灭。他徘徊不前,四面察看,却杳无人影,只听到钟磬之声,隐隐约约从云外传来。元自实饥饿难忍,实在走不动了,就睡在石坛的旁边。
忽然有一个道士,穿着青色的道袍,振响着雪白的玉,来到元自实面前,叫他起来,笑着问道:“翰林公了解出门在外的滋味了吗?”元自实拱手回答道:“远离故乡的滋味,我已经尝够了。不过这‘翰林’的称呼,却不知缘何而来?”道士说:“你难道不记得在兴圣殿起草西蕃诏书的事了么?”元自实说:“我乃是山东平民,年届四十,目不识丁,生平未曾游览过京城,怎么会有起草诏书之说呢?”道士说:“你大概是被饥火所迫,无暇记忆以前的事情了。”于是,从袖中拿出几枚梨、枣让元自实吃下去,对他说道:“这叫做交梨、火枣。吃了之后,可以知道过去的事情。”
元自实吃完梨、枣,清醒觉悟,于是记起了前世当学士的时候,在京城大都的兴圣殿边起草西蕃诏书的事,就好像昨天发生的一样。随即问道士:“我前世犯了什么罪,今世要受这样的报应?”道士说:“你也没什么大的罪过,只是在职的时候,以文学自高自傲,不肯提拔后学,所以今世让你愚昧不识字;以爵位自我尊大,不肯结交接待游子,所以今世让你到处漂泊无处依止。”
元自实听了,就指斥当代的高官而问道士:“某人身为丞相,却贪婪无厌,公然贿赂,他日应当受什么报应?”道士说:“那人乃是无厌鬼王,地下有十个炉子来熔炼他的横财,现在他的福份也已满了,应当受到囚禁的灾祸。”
元自实又问道:“某人身居平章高位,却不约束军士,杀害良民,他日应当受到什么报应?”道士说:“那人乃是多杀鬼王,有三百鬼兵,都是铜头铁额,助他为虐。现在,他的命运衰竭,应当受到身体分割截断的祸殃。”
元自实接着又问:“某人身为监司,但是那里的刑罚不振肃;某人身为郡守,而那里的赋税劳役不均匀;某人身为宣慰使,没听说宣慰什么事;某人身为经略使,没听说经略什么方面,那么这些人又应当受到什么报应?”道士说:“这些人脚镣手铐都已经加在身上,铁索也已系在脖子上,像是一堆腐烂的肉,如同一把肮脏的骨头,纯粹是等待杀戮的活鬼,哪里值的推测啊!”
元自实于是又问缪材欠债的事。道士说:“那人乃是王将军的管库人,财物怎么能够随便乱动用呢?”道士说:“不出三年,世道会大变动,大祸将要来临,十分可怕。你应该选择地方居住,否则恐怕会受牵连,遭到祸殃。”
元自实听了,求道士给他指示躲避兵火的地方。道士说:“福清可以。”又说:“不如福宁。”这番话说完,又对元自实说:“你到这里已经很久了,家里人都很盼望,现在你可以回去了。”元自实告诉他没有路,道士就指了一条路让他回去,于是元自实向道士拜了两拜告别了。元自实走了二里多路,在山后发现了一个洞可以出去。
回到家里一看,仙境中不到一日,地上却已经过去了六个月。元自实相信道士的预言,急忙携带妻子儿女直接迁居到福宁乡村中,开垦田地度日。一日,当他挥舞锄头时,忽然听到土下铮然有声,得到埋藏在地下的银子四锭,家境逐渐安康丰足。其后天下大乱,很多官吏都被杀了,而缪材也被王将军所杀,家财也都归了王将军。以岁月来算,仅仅三年,道士的预言就全部应验了。
看了这则故事,不仅情节曲折,而且颇多今人回味之处。元自实今生所受的一切苦,竟全是因为他前世有自高自傲等缺点所致,可见善恶到头一定有报。
今生表面上看是缪材忘恩负义,辜负了元自实。实质上看缪材竟然是王将军的管库人,在神的安排中,他的一切财产在将来都要归给王将军的,自然不能乱动王将军将来的钱财,从这一点上看缪材倒是挺“忠于职守”的。可见世人眼中的事实,并不一定就是事物的本质。
再看元自实因为看不到因缘关系,又受了很大的苦,差一点就要去刺杀缪材,后来回心转意,心生善念。在另外空间里看这一过程,动了恶念就有恶鬼跟随;恶念消除善念萌生后,就有福神跟从,最后竟由此得福报有奇遇,乱世之中保了平安。古人说的“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这一句话真是对呀!
由此再往深处想一想,人若常存善心,特别是对佛法的认同,一定会给他带来善果;而人若常存恶念,特别是对佛法的敌视,一定会给他带来恶运。
再看元自实由井中進入仙境后,那道士告诉他那些祸害人民的恶官、贪官们不久都将遭报,最后竟全都应验了,再次向人显示了善恶必报的理。道士又告诉元自实到福宁去,将能在乱世中保平安,元自实果真相信,结果真的平安度过了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