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代建筑精华之 崇福五绝
发布时间:2024-12-22 02:21:08作者:地藏经全文网
●崇福寺为何也叫林衙寺? ●千枚风铃为何埋入土中? ●“金代最牛”牛在哪里?
10月15日,农历九月十九日,是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被阴霾笼罩了数日的朔州城区,突然放晴。坐北向南的崇福寺,又叫林衙寺,俗称大寺庙,地处朔城区老城的东大街北侧,创建于唐代麟德二年(公元665年)。七八年前,记者曾陪京城来的同行前往观光,让人惊诧的是,由唐代大将军、鄂国公尉迟敬德奉旨修建的这座大庙,居然湮没在一片参差不齐、简陋不堪的民居中:山门前的东大街,是狭窄土街,做小买卖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四周民舍内鸡鸣狗吠,炊烟袅袅。同行走马观花,在最后一进院的观音殿上了一炷香,丢下一句“挺可惜的”,匆匆而去。每每想起,有一种难言的痛——崇福寺可是国宝啊。 然而,当我再寻那条土街时,已难觅踪影。四周民居已迁走,崇福寺在绿树蓝天掩映下,红墙碧瓦古朴明丽,殿堂楼阁气势雄浑。山门前,是宽展的柏油马路和新建的崇福广场,尉迟恭祠堂和古色古香的博物馆,分立在广场东西两侧,崇福寺的7000多件宝贝,将在这里珍藏。广场东北角136块石刻,正在无声讲述着朔州城和崇福寺的过往今生。
“老保管”带路看精华 迈进山门,不见了昔日的杂草野花,顿觉神清气爽。虽然善男信女熙熙攘攘,但声轻步缓,神情肃穆。一个身形瘦弱、头发花白的老者站在门口,微笑着,不住地向人们轻轻摆手,算做招呼。一问,原来是这里的“老保管”孙学瑞。 63岁的孙学瑞,大半辈子在崇福寺度过,主要负责保管崇福寺的可移动文物。虽然已经退休,但老人闲不住,几乎每天都要来转转。听说想了解崇福寺的精华,老人两手一拍,朗声说,你跟我来! 崇福寺前后多达五重院落,总占地面积23400平方米,主体建筑山门、天王殿、千佛阁、三宝殿、弥陀殿、观音殿沿中轴线依次展开,是山西现存规模最大、总体建筑布局最完整的金代佛寺。“金刚殿原来是崇福寺的山门,最早是唐朝建的,供奉四大天王。清乾隆年间改建,同时建起现在的山门。”孙老说,“说崇福寺最早是唐朝修建,因为它符合唐朝的寺庙风格:前楼后殿或塔。”果然,千佛阁后的第三进院落,就是大雄宝殿。“唐朝的崇福寺,就是前三进院落。现在的主殿弥陀殿和观音殿,是金代所建。”孙老介绍说,“契丹人占领朔州后,赶走了僧人,变成了林太师衙署。但是,崇福寺了不得啊,林太师住不稳当,‘祥光屡现,居入不安’,不得不再改成寺庙,这也就是为什么崇福寺也叫林衙寺的由来。” 金熙宗皇纯三年(1143年),开国侯翟昭度扩建崇福寺,建造了第四进院弥陀殿和第五进院观音殿。从此,弥陀殿成了崇福寺的主殿,也奠定了其作为辽金时代规模最大佛寺的历史地位。 弥陀殿是全寺精华所在,堪称“金代最牛”。大殿平面呈长方形,单檐九脊歇山式,通高二十一米,面阔七间,进深四间。殿前建有宽敞的月台,后与观音殿月台相连。其殿身坐落在高2.5米的台基上,放眼望去,将大殿衬托得更加巍峨壮丽。
旷世奇珍有“五绝” 最让孙老赞不绝口的,是弥陀殿被誉为“金代五绝”的匾额、塑像、壁画、雕花门窗、脊饰琉璃,“这是它最精彩的地方”。 孙老步履敏捷,一步两个台阶迈上月台,绕过青烟缭绕的硕大香炉,就到了弥陀殿的屋檐下。四周1008枚檐铃,叮叮咚咚,清脆悦耳。 殿前檐当中,高悬“弥陀殿”竖匾一方,字体秀丽,笔力刚劲。“匾是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遗物,也是辽金最大的华册式牌匾,高4.2米,宽2.7米,每个字径0.9米”,孙老仰首,神情庄重。 弥陀殿内的塑像,分布在长跨四间的大佛坛上,主像跏趺而坐,中为弥陀佛,左为观世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佛教称为“西方三圣”。主像背光为编条泥壁,图案呈草叶纹,边沿是焰光。中间背光浮壁13尊伎乐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这些彩塑都是建殿时作品,虽经明代重装,但造型、躯体、衣饰、面容没有大的变化。“三尊主像都在9米以上。主佛身后的背光屏,是我国唯一保存下来辽金时期最大、最特别、最精致、最完美的一块,高14米。你看,都抵住了殿顶”。孙老双手合十,毕恭毕敬,“1937年,日本人屠城,有200多人,就是藏在这些佛像后的空隙里,才免于一难”。 环顾四壁,皆存金代壁画,约321平方米。10躯高大佛像跏趺而坐,端庄慈祥,画的是佛祖说法图。东西两壁面积最大,壁画上方为飞天,翱翔于五彩祥云之间。西尽间绘有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立姿,变化身,18面,千手,掌心各绘一眼,手中各擎一件法器,星辰日月,龙楼宝盘,刀戈剑戟,琴棋书画等千变万化。下左为婆薮仙,神情自若,老态龙钟,下右方为吉祥天,神情安详,持重彬彬。东尽间分上下两层,绘三佛三菩萨,后壁门榻上绘16宝观。整个壁画庄重宏伟,图案庄严,画工精细,气势夺人,设色以朱红、石绿为主,间以使用黄、白、蓝、赭等色,着以沥粉贴金,画面气势宏伟,线条有力,是不可多得的金代佛传水陆画卷。 隔扇门窗也是一绝。这些雕琢玲珑古朴的窗棂,镂刻透心图案,有钱纹、雪花纹、菱花纹、莲花纹、椒眼等共15种,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金代雕花棂窗,绝无仅有,对研究金代建筑装饰具有很高的价值。 殿顶上,殿脊上有两个形制相同的琉璃武士,殿外九脊全为瓦条砌垒,殿顶上筒坂布瓦覆盖,绿色琉璃和脊饰剪边。两个高大邸吻矗立正脊之上,乃金代原物,高1.5米,近似真人,是我国辽金建筑中最高最大的脊刹琉璃武士,其造型与工艺精湛,色彩艳丽,堪称上乘佳品。正脊中间置有瓦楼一座,将军居中,神志昂扬。 遗憾的是,檐下风铃都是仿品。孙老说,据说晚清时,附近县衙县令幼子夜半腹痛,哭闹不已,恰逢崇福寺风铃大作,县令心烦意乱,迁怒于此,次日令衙役尽将风铃摘去,埋入土中,从此下落不明。1987年,弥陀殿落架大修,才补风铃。 观音像前侵略者本性复苏 沿着弥陀殿宽大的月台,向后,就是第五进院观音殿。殿外,一尊香炉前,善男信女燃香把烛,一脸虔诚。 观音殿的梁架结构最富有独创性——四椽伏对乳伏用三柱。殿内前槽金柱全部减去,后槽金柱置在佛坛两侧,使殿内前部更加宽广。因省去前槽金柱,四椽伏跨度加大到10米,所以为减轻其负荷,在梁上和平梁前端施较大的人字叉手,把殿前槽上部载荷传递到前檐和后檐柱上,不仅手法简洁而稳固,并有效地扩大了殿堂空间,堪称建筑史上的一个创举。 殿内佛坛长跨三间,上塑三尊菩萨,中为观音,东为文殊,西为普贤,合称“三大士”,为明代塑就。在其脚下,木鱼声声,不急不缓。 “观音菩萨真的是以慈悲为怀,祈福、求子都很灵验,四乡八县的人们都这么认为。”孙老告诉记者一件往事,日本投降后,一队日军兵士曾藏于此,据说祈祷观音保佑的无论官、兵,一律安然抵家。想来,那些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刽子手,在面对观音菩萨时,也禁不住真心忏悔,想抖尽身上的罪恶,让扭曲的心灵回归人性。 在上世纪80年代,孙老接待过一位日本人,叫山田武彦,是参与过朔县屠城的“日本鬼子”。他再拜崇福寺,除了赎罪,还带来了三张弥陀殿佛像的照片。那时,弥陀殿的佛像已经缺胳膊少腿。后来修复,依据的就是山田武彦提供的照片。在山田武彦之后,日本人来了一批又一批,虽然很少有人问及缘由,但很多人猜测,他们和崇福寺或多或少有些关系,他们到来,大抵离不开祈福和还愿。 观音菩萨的出家日,果然是个好日子,阳光灿烂,天空高远,竟感觉有春天般的明媚。忽然觉得,身在崇福寺,人变得更加自在、安详。孙老轻轻笑了,“就是变化大了。东西两厢扩出去了几十米,更加自然协调。就连寺内和寺外种树、种花,都有了讲究”。 进寺焚香,还有个讲究,叫不走回头路。其实,人生是没有回头路的,所以,每一步都很重要。但是,只要做到真正的心无挂碍,就会如慈悲的观音般真正拥有一颗善良心,一颗平常心。 仔细琢磨,要想做到,难也不难。
10月15日,农历九月十九日,是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被阴霾笼罩了数日的朔州城区,突然放晴。坐北向南的崇福寺,又叫林衙寺,俗称大寺庙,地处朔城区老城的东大街北侧,创建于唐代麟德二年(公元665年)。七八年前,记者曾陪京城来的同行前往观光,让人惊诧的是,由唐代大将军、鄂国公尉迟敬德奉旨修建的这座大庙,居然湮没在一片参差不齐、简陋不堪的民居中:山门前的东大街,是狭窄土街,做小买卖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四周民舍内鸡鸣狗吠,炊烟袅袅。同行走马观花,在最后一进院的观音殿上了一炷香,丢下一句“挺可惜的”,匆匆而去。每每想起,有一种难言的痛——崇福寺可是国宝啊。 然而,当我再寻那条土街时,已难觅踪影。四周民居已迁走,崇福寺在绿树蓝天掩映下,红墙碧瓦古朴明丽,殿堂楼阁气势雄浑。山门前,是宽展的柏油马路和新建的崇福广场,尉迟恭祠堂和古色古香的博物馆,分立在广场东西两侧,崇福寺的7000多件宝贝,将在这里珍藏。广场东北角136块石刻,正在无声讲述着朔州城和崇福寺的过往今生。
“老保管”带路看精华 迈进山门,不见了昔日的杂草野花,顿觉神清气爽。虽然善男信女熙熙攘攘,但声轻步缓,神情肃穆。一个身形瘦弱、头发花白的老者站在门口,微笑着,不住地向人们轻轻摆手,算做招呼。一问,原来是这里的“老保管”孙学瑞。 63岁的孙学瑞,大半辈子在崇福寺度过,主要负责保管崇福寺的可移动文物。虽然已经退休,但老人闲不住,几乎每天都要来转转。听说想了解崇福寺的精华,老人两手一拍,朗声说,你跟我来! 崇福寺前后多达五重院落,总占地面积23400平方米,主体建筑山门、天王殿、千佛阁、三宝殿、弥陀殿、观音殿沿中轴线依次展开,是山西现存规模最大、总体建筑布局最完整的金代佛寺。“金刚殿原来是崇福寺的山门,最早是唐朝建的,供奉四大天王。清乾隆年间改建,同时建起现在的山门。”孙老说,“说崇福寺最早是唐朝修建,因为它符合唐朝的寺庙风格:前楼后殿或塔。”果然,千佛阁后的第三进院落,就是大雄宝殿。“唐朝的崇福寺,就是前三进院落。现在的主殿弥陀殿和观音殿,是金代所建。”孙老介绍说,“契丹人占领朔州后,赶走了僧人,变成了林太师衙署。但是,崇福寺了不得啊,林太师住不稳当,‘祥光屡现,居入不安’,不得不再改成寺庙,这也就是为什么崇福寺也叫林衙寺的由来。” 金熙宗皇纯三年(1143年),开国侯翟昭度扩建崇福寺,建造了第四进院弥陀殿和第五进院观音殿。从此,弥陀殿成了崇福寺的主殿,也奠定了其作为辽金时代规模最大佛寺的历史地位。 弥陀殿是全寺精华所在,堪称“金代最牛”。大殿平面呈长方形,单檐九脊歇山式,通高二十一米,面阔七间,进深四间。殿前建有宽敞的月台,后与观音殿月台相连。其殿身坐落在高2.5米的台基上,放眼望去,将大殿衬托得更加巍峨壮丽。
旷世奇珍有“五绝” 最让孙老赞不绝口的,是弥陀殿被誉为“金代五绝”的匾额、塑像、壁画、雕花门窗、脊饰琉璃,“这是它最精彩的地方”。 孙老步履敏捷,一步两个台阶迈上月台,绕过青烟缭绕的硕大香炉,就到了弥陀殿的屋檐下。四周1008枚檐铃,叮叮咚咚,清脆悦耳。 殿前檐当中,高悬“弥陀殿”竖匾一方,字体秀丽,笔力刚劲。“匾是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遗物,也是辽金最大的华册式牌匾,高4.2米,宽2.7米,每个字径0.9米”,孙老仰首,神情庄重。 弥陀殿内的塑像,分布在长跨四间的大佛坛上,主像跏趺而坐,中为弥陀佛,左为观世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佛教称为“西方三圣”。主像背光为编条泥壁,图案呈草叶纹,边沿是焰光。中间背光浮壁13尊伎乐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这些彩塑都是建殿时作品,虽经明代重装,但造型、躯体、衣饰、面容没有大的变化。“三尊主像都在9米以上。主佛身后的背光屏,是我国唯一保存下来辽金时期最大、最特别、最精致、最完美的一块,高14米。你看,都抵住了殿顶”。孙老双手合十,毕恭毕敬,“1937年,日本人屠城,有200多人,就是藏在这些佛像后的空隙里,才免于一难”。 环顾四壁,皆存金代壁画,约321平方米。10躯高大佛像跏趺而坐,端庄慈祥,画的是佛祖说法图。东西两壁面积最大,壁画上方为飞天,翱翔于五彩祥云之间。西尽间绘有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立姿,变化身,18面,千手,掌心各绘一眼,手中各擎一件法器,星辰日月,龙楼宝盘,刀戈剑戟,琴棋书画等千变万化。下左为婆薮仙,神情自若,老态龙钟,下右方为吉祥天,神情安详,持重彬彬。东尽间分上下两层,绘三佛三菩萨,后壁门榻上绘16宝观。整个壁画庄重宏伟,图案庄严,画工精细,气势夺人,设色以朱红、石绿为主,间以使用黄、白、蓝、赭等色,着以沥粉贴金,画面气势宏伟,线条有力,是不可多得的金代佛传水陆画卷。 隔扇门窗也是一绝。这些雕琢玲珑古朴的窗棂,镂刻透心图案,有钱纹、雪花纹、菱花纹、莲花纹、椒眼等共15种,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金代雕花棂窗,绝无仅有,对研究金代建筑装饰具有很高的价值。 殿顶上,殿脊上有两个形制相同的琉璃武士,殿外九脊全为瓦条砌垒,殿顶上筒坂布瓦覆盖,绿色琉璃和脊饰剪边。两个高大邸吻矗立正脊之上,乃金代原物,高1.5米,近似真人,是我国辽金建筑中最高最大的脊刹琉璃武士,其造型与工艺精湛,色彩艳丽,堪称上乘佳品。正脊中间置有瓦楼一座,将军居中,神志昂扬。 遗憾的是,檐下风铃都是仿品。孙老说,据说晚清时,附近县衙县令幼子夜半腹痛,哭闹不已,恰逢崇福寺风铃大作,县令心烦意乱,迁怒于此,次日令衙役尽将风铃摘去,埋入土中,从此下落不明。1987年,弥陀殿落架大修,才补风铃。 观音像前侵略者本性复苏 沿着弥陀殿宽大的月台,向后,就是第五进院观音殿。殿外,一尊香炉前,善男信女燃香把烛,一脸虔诚。 观音殿的梁架结构最富有独创性——四椽伏对乳伏用三柱。殿内前槽金柱全部减去,后槽金柱置在佛坛两侧,使殿内前部更加宽广。因省去前槽金柱,四椽伏跨度加大到10米,所以为减轻其负荷,在梁上和平梁前端施较大的人字叉手,把殿前槽上部载荷传递到前檐和后檐柱上,不仅手法简洁而稳固,并有效地扩大了殿堂空间,堪称建筑史上的一个创举。 殿内佛坛长跨三间,上塑三尊菩萨,中为观音,东为文殊,西为普贤,合称“三大士”,为明代塑就。在其脚下,木鱼声声,不急不缓。 “观音菩萨真的是以慈悲为怀,祈福、求子都很灵验,四乡八县的人们都这么认为。”孙老告诉记者一件往事,日本投降后,一队日军兵士曾藏于此,据说祈祷观音保佑的无论官、兵,一律安然抵家。想来,那些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刽子手,在面对观音菩萨时,也禁不住真心忏悔,想抖尽身上的罪恶,让扭曲的心灵回归人性。 在上世纪80年代,孙老接待过一位日本人,叫山田武彦,是参与过朔县屠城的“日本鬼子”。他再拜崇福寺,除了赎罪,还带来了三张弥陀殿佛像的照片。那时,弥陀殿的佛像已经缺胳膊少腿。后来修复,依据的就是山田武彦提供的照片。在山田武彦之后,日本人来了一批又一批,虽然很少有人问及缘由,但很多人猜测,他们和崇福寺或多或少有些关系,他们到来,大抵离不开祈福和还愿。 观音菩萨的出家日,果然是个好日子,阳光灿烂,天空高远,竟感觉有春天般的明媚。忽然觉得,身在崇福寺,人变得更加自在、安详。孙老轻轻笑了,“就是变化大了。东西两厢扩出去了几十米,更加自然协调。就连寺内和寺外种树、种花,都有了讲究”。 进寺焚香,还有个讲究,叫不走回头路。其实,人生是没有回头路的,所以,每一步都很重要。但是,只要做到真正的心无挂碍,就会如慈悲的观音般真正拥有一颗善良心,一颗平常心。 仔细琢磨,要想做到,难也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