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惠能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坛经》之中,禅宗,智慧,佛
发布时间:2024-04-17 02:18:55作者:地藏经全文网人的生死就是一个缘起,无明作为条件,以前世所作的种种业行为因,就产生了自发冲动。以此为条件产生名色就入胎了。入胎后以身体为条件就产生了感宫,以感官为条件就有了接触,接触就有爱的趋向,于是产生了取,以取为条件就产生了有,后来就是生和死。这就是生命之流,其间并无一个不变的东西贯穿始终。譬如被点燃的柴火再点燃另一柴火,可是此火并非彼火:但无此火也没有彼火。说不是吗? 它们又有关系,说是一个吗?但彼不是此,所以叫“无一非异”。科学是佛说的原理
。这是佛教不同于其它宗教的一个特点: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十二因缘这条因果链是如此的有力,使人生生世世沉溺其中,怎样才能得到解脱呢?佛告诉我们,要得到解脱,就必须把这条因果链斩断。死从生,要想不死,就必须断生;生从 有来,不生就须断有;断有则须断取……一直下去,直到把无明断了,才能超出轮回,了脱生死,这就是十二因缘还灭门。佛教不认为一死就可以脱离苦海,要断十二因缘,要断无明,“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这样,就可以解脱于生死了。
佛佛教徒或研究佛教的学者应该知道,佛教四谛法中的“苦”与“集”的关系,是十二因缘所解释的。有烦恼,有无明就是苦,这个苦,绝不是这一辈子就可以了事,会一直延续到下一世。人生的现象千差万别,为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就环境好,既聪明,又漂亮。为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就环境差,既愚昧,又丑陋。
这种差别应该怎样解释呢?怪父母,父母也没法,父母谁不想自己的条件好,生的子女聪明漂亮呢?先天的问题自己作不了主,那后天的问题自己总有法吧!可丑陋的人不论怎样努力,也不可能使自己漂亮起来……这个问题推衍开来,真是太多了。科学家们讲因果,到此也困难了,尽管遗传基因、生物工程有了巨大的发展,面对这些问题同样会束手无策。这一切,在三世因果、十二因缘中却得到了圆满的解释。
佛六祖惠能是中国佛教史和中国思想史上最具创造性的大师之一,也是将印度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完美结合、使印度禅宗转型为中国禅宗的关键人物。经过他的思想创造与弘化实践,中国禅宗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宗派,也使禅宗走向民间,深入基层,形成向社会各个阶层、各种群体、各种文化全面覆盖的新局面,从而造就了中国禅宗的千年繁荣、兴盛至今的良好发展趋势。
六祖惠能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坛经》之中,而《坛经》之命名首先就是一个大胆的创新。六祖惠能是一个高度自信的大师,他没有再犯地论师的错误,而是公开将著作称之为经,这更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创举。我树立了一心作佛的目标,学佛伊始就奠定了开悟成佛的信心,现在还有学者称惠能作品最初只是叫《坛语》,不可能敢称为经,这是对六祖不够了解的体现。六祖惠能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学佛伊始就奠定了开悟成佛的信心,树立了一心作佛的目标。
惠能初见五祖,便竖立了“惟求作佛,不求余物”的远大目标,哪怕是受到五祖的故意打压,也毫不动摇自己的信心,坚持人人皆有佛性、众生同一法身的理念,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佛。他还认为智慧源自自心、自性即是福田,认识自我、坚持自性就能成就,得到五祖的夸奖和认可。
佛惠能的自信在五祖门人是首屈一指的,学问博大、修行功深如神秀,在呈偈之时也免不了犹犹豫豫,竟然一十三度呈偈不得,最后勉强书于廊下,写完之后又前思后想,坐卧不安。这本身表明他对自己的见地不够自信,当然无法发挥最高水平。其他人更是对神秀五体投地,早早认定“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决定“我等以后依止秀师”,根本不打算呈偈。
在这种情况下,似乎根本没有资格呈偈的行者惠能却判断出神秀偈语的硬伤,即缺乏创造性,大胆呈偈,敢与神秀抗衡,并且相信自己的偈语更胜一筹。惠能的自信打动了五祖,五祖也深信这个年轻的行者将来必有前途,能够承担起复兴禅宗的重任,因此不拘一格降人才,破例将六祖之位传付给一位无学历、无资历、无来历的年轻人。这在他人看来是一个极端冒险的行为,却让自信的五祖和更加自信的惠能完成了。
佛惠能无与伦比的自信赋予他强大的创造力,信为道源功德母,生长一切诸善法,而佛教的信心不仅是对诸佛菩萨三宝的信仰,更是对自己的信心,自信才是佛教信仰的根本,这正是佛教迥异于以他信为本的一神教之处。
佛教认为生命之流不断,有过去就有现在,有现在就有未来:无明之后有老死,老死之后有无明,轮回不己,无有穷尽。所以不要认为现在是这样,以后仍然会是这样。苦和福不会永恒不变。诸行无常嘛,命运之路总是不平静的,不平直的。一个人今生有道德,对社会的奉献大,下一生就可以转入天道。一个人今生没道德,损人利己,下一世可能变成畜生。人、天、非人、畜生、饿鬼、地狱这六道,就是以你自己的业行活动为标记,该入哪一道就入哪一道。对此,人们可自由选择。
学佛的人知道其中的利害,才去修道,以了脱生死。而生死轮回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十二因缘中的无明,所以修行的最终目标是断除无明。哪怕你修成了神仙,无明没有断除,清福享尽后仍然会掉下来的。所以必须断除无明,直入涅槃,才是了脱生死的唯一出路。
佛在讲六祖大师“一闻经语,心即开悟”时,我们温习一下佛教的基本理论是有益的,不然诵《金刚经》的人多得很,他们为什么没有开悟?哪怕诵上千遍万遍,没有三世因果的道 理是讲不通的。不过也不要自暴自弃,认为自己不行,你又怎么知道自己前世善因缘种得不够呢?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就是佛,把自己作为佛来要求来看待,这么一来就把信仰提升到一个最高的层次,六祖惠能的自信就是这么来的。和佛教的佛性思想,和如来藏思想,和禅宗历代祖师所讲的法门都是相互关联的,都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六祖惠能大师一生说法,从始至终都是高度自信,他认为自己已经到佛的境界了,从来不犹豫,从来不动摇,任何人提问题,无论提多难的问题,他都不回避,都会马上作出正面的回应,而且回应得非常到位,非常善巧,如果没有智慧、没有境界,是完全做不到的。
惠能大师本人高度自信,但他又不局限于个人的自信,因为他是禅宗的祖师,是中国佛教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和人格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和象征,所以他把个人的自信进一步升华为民族的自信,国家的自信,中国的自信,东方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