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身上的力量
发布时间:2024-12-11 02:21:43作者:地藏经全文网2016年的国庆节如期而至。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样,一想到7天休假就觉得是特别美好的事儿,但我却从未领悟如何让这种美好一直延续。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国庆假期我选择了逃离焦躁和拥挤的旅游大潮,踏上了参加西园寺菩提静修营的火车。提到去西园寺,我就无法掩饰内心的激动和雀跃,因为这是我加入三级修学半年以来,第一次踏上一直向往的圣地,听说西园寺很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够再一次见到导师。回想起第一次见到导师的场景,至今震撼我的心灵。那是在北京学员见面会上,导师一入场我就被惊呆了,慢摇油扇信步而来。如此洒脱自在的人,还是平生第一次见。那次见面以后,导师的样貌便经常在心中浮现,总觉得心中好似有一股微弱的力量,那是什么?自己并不清楚。
9月30日,我坐上第一班开往苏州的火车。经过5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踏上了西园寺这片净土。寺院黄墙黛瓦,幽静庄严,这一园林艺术与佛教文化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映入我的眼帘。一下午的时间我都陶醉在西园的清净幽美中,如何表达呢?还是写两句打油诗吧,给没有来过西园的师兄们留个念想。“一径庭院静幽深,满眼皆是有情处。花墙隔廊书画中,听雨拾音楼阁间。”我被这座有着700多年历史和佛教文化传承的寺院深深吸引。
不经意间,我来到了寺院正门,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御赐牌楼,牌楼上写着“敕赐西园戒幢律寺”。西园戒幢律寺是一个重视戒律,以戒为本、以律为宗的律宗道场。看到寺院的牌匾“西园戒幢律寺”,我突然想起,这次来西园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来参加皈依法会,受持五戒和感受八关斋戒、菩提心戒的。不由地感叹自己的凡夫心,又著于美景而忘初心。
导师出家三十余年,始终关注教界的发展,尤其重视佛教修学体系的建设,将之归纳为“皈依、发心、戒律、正见、止观”五大要素。戒律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各宗修学的共同基础。导师高屋建瓴,立足于整个修学体系阐述以戒为师的重要性。我想,菩提书院和戒幢佛学研究所设置在这里,是不是也表达了寺院对信仰和戒律建设的重视?
静修营的生活开始,迎面而来的是打板、排班、过堂、药石、行脚等一堆新鲜的寺院仪轨和一群素未谋面的师兄,一切似乎有点陌生。但所有的陌生都在同寝室师兄的热情招呼和亲切微笑中迅速消失了,再也找不到半点陌生感,甚至像久别重逢的亲人。
第一天的菩提静修营开营仪式在三宝楼的大讲堂举行,讲堂中间屹立着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佛塑像,周围鲜花锦簇,十分庄严。未开场之前,心里就盘算和期盼着见到导师飘逸入场。但开营仪式上导师和其他人员从后台直接上台了,未见到我期待的一幕,心里还有点失落。又转念一想,下午不就是导师的主题讲座吗?那一定能见到导师飘逸自在的状态的。
很快,下午开课了,全体起立合掌恭迎导师入场。导师身着袈裟,不见了飘逸洒脱,而是非常庄严正式,威仪具足。他缓步地走向佛像,在佛像前伫立了许久,好像在跟佛像聊些什么。随后的行礼更加震撼了我,每一拜都无比地恭敬和虔诚,好像他面对的不是一尊塑像,而是自己最恭敬的师长。
虽然我只看到导师的背影,但导师的恭敬和虔诚早已穿透了我的内心,一种强大的信仰力量扑面而来,我被深深地感动,热泪盈眶。那一刻,我对信仰有了全新的理解。以前觉得学佛就是有信仰了,参加三级修学就是有信仰了,懂一些佛门礼仪就是信仰中人了,原来这些还是浮留于表面,如此的浅显。今天我感受到了信仰源自内心所散发的力量,源自生命所展现的力量,它远比飘逸洒脱来得更加神圣而有冲击力,这是生命觉醒的能量。我也要追随导师的脚步,将自己的信仰培养为生命内在的力量。
10月4日至6日连续三天,从三皈五戒、八关斋戒到菩提心戒,我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师兄和近千位信众一起皈依三宝、纳受戒体、发菩提心。跟随导师在三宝面前,许下庄严的承诺:尽形寿皈依三宝。导师带领我们宣读了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所有人一起在佛陀面前、在导师面前,立下了生命改变的铮铮誓言,决心让人格走向升华、生命走向解脱。一提到愿力,便想到导师是这样评价自己的:“就我自己来说,虽然不是个积极主动的人,但对弘法事业始终保有一份愿心。”通过三天的法会,我想:真正的积极主动就是保有一份强大的愿力,至死不渝的一份愿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改变的内心力量。只有形成这样的愿力,才是人生最大的积极主动。
6天的静修营生活很快结束了,离开前,我站在西园戒幢律寺的双桥上,天空下起小雨来
。看着对面喧闹的都市,霓虹闪烁的商业街区,车水马龙的街道,往来穿行的男女,这个世间正在演绎着无尽的变化,可我却只想静静地看着西园寺,细细地体会导师身上的力量。我想,我明白了一直存于我内心的那股微弱的力量是什么了,也许正是信仰的力量!虽然它还很弱小,但我已能感觉到它在慢慢生长,我相信,总有一天,信仰之花会开满生命的漫山遍野!我已离开西园寺,导师却一直在我心中,这便是我的成长。当某天西园寺也离开,那永不离开的,便是导师身上的精神力量和他所传递的永恒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