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做一个“精明”的人
发布时间:2024-11-01 02:19:03作者:地藏经全文网息禅同学在一次分享中说,导师曾经说过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佛法是教我们做一个“精明”的人。听了他的分享后,这句话也同样让我印象深刻。对于“精明”二字,我的理解是,清楚地知道什么对我们真正有利。比如,如何使用财富才能对我们真正有利。
学习了《佛教的财富观》这课后与同学们交流,发现很多同学的观念基本与佛教的财富观出入不大,平时对财富也没什么纠结,生活中原本就是少欲知足的人,所以真的很随喜她们。而我,却与她们正好相反。结合最近几课所学,觉得应该是往昔恶业造作比较多的缘故,我的智慧不够,生活中各方面的痛苦和烦恼也比较多。因此听闻正法之后,再对比自己过去众多的错误观念,分享起来就特别有话可说。
读完法义的第一感觉是,导师太有智慧,对我们太贴心了!连怎么花钱都教我们,真后悔没有早点学。
我以前用钱的方式还真是不够“精明”:基本上每个月都是透支消费,信用卡、淘宝的花呗要欠不少钱。通常是这个月钱一到账,就要先还上个月的欠款,还完帐户上所剩就不多了,只好又用信用卡、花呗之类的。这样循环往复,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里出不来。这样的结果自然是,一年到头为钱奔忙却又存不上几个钱。
学了导师教我们的一份家用、一份投资、一份储存、一份布施的“四分法”之后,我把每个月的收入重新规划了一下:首先,果断地把信用卡销户了;然后,规定自己用花呗消费后就立马还款;另外,每个月的消费量入为出,尽量只买需要的,想要的东西多问几个为什么要买,确定是非买不可的才下手
。实行了两三个月下来,我发现自己花钱不像以前那么迷糊了,对金钱的使用有了一份觉知。我想,这大概就是导师所说的“精明”的一个方面吧。
学了《佛教的财富观》之后,我发现自己的购物欲望直线下降。之前是每天不去花钱买点什么就不舒服,一天不在淘宝上消费就觉得少了点什么。自从看到“物质财富是外在的,所谓的拥有,只是一份使用权或保管权而已。这些身外之物是虚幻不实的,随时可能更换主人,而内在的精神财富才是真正可以依赖的无价之宝”这段话,真是震聋发聩,让我认识到自己这么喜欢逛淘宝、买东西,就是因为精神财富太匮乏了。
我是精神世界里名副其实的穷人,没有诗与远方,只有眼前的苟且。生活中闲下来的时间,只会用吃喝玩乐购来打发。没有精神追求,对古圣先贤的智慧没有希求之心,日子过得烦恼众多又单调。所以真的非常感恩导师施设三级修学,帮我打开智慧之门,得以窥见古圣先贤智慧的一角,心向往之。
佛教的财富观还解决了两个让我很困惑的问题。
第一个困惑,我是一名家庭主妇,在家带小孩没有去上班,钱都是老公给,不是自己赚,总觉得不是靠自己劳动所得,接受别人的布施,是消福报的。心里总想着等孩子大了,就赶紧出去找工作赚钱,所以在家里待得很不安定。现在学了佛教的财富观,我清楚地知道了如果我作为家庭主妇,在家里好逸恶劳,好吃懒做,那么老公给我的钱,就是毒蛇而不是净财;而当我尽心尽力为家庭付出,提高自己的德行,在家相夫教子,勤劳又有智慧,那么老公给我的钱,就是净财,也就是佛教所说的正命。
第二个困惑,佛教认为只有布施出去的钱财,才真正属于我们所有。这段话我不是十分理解。我原来认为花在自己身上的钱才是自己的,因为花在吃喝玩乐购上,我获得了心情愉快、满足。可导师为什么说只有布施出去的才是自己的呢?学完本课我知道了,花在自己身上的钱得到的是短暂的快乐,是眼前的利益;而把钱布施出去,是从长远利益出发,为生命累积福德资粮,而且每一次布施都是播下一颗善的种子,每个善念都会进入我们的心相续中,不断累积,最终成就佛菩萨的生命品质。
佛教的财富观打开了我对财富的多重视角,不再局限于人民币这张纸上,让我看到了生命中除了钱这个财富,还有很多其它的财富,比如健康、心态、智慧、慈悲、爱心、信仰……这些都是财富,其中还包括了最最重要的功德法财。我渴望拥有这样的财富,所以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佛法,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