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持戒”的方式指导我们的生活?
发布时间:2024-10-22 02:21:56作者:地藏经全文网“持戒”是佛教中“六度”之一,是修佛的重要方法,那么什么是持戒呢?持戒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持戒中的“戒”指的是“戒律”
。“戒”是让我们不要作恶,不应当做坏事;“律”是行善的意思,告诉我们应当做好事。所以“戒律”就是针对佛教徒而制定的“止恶行善”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如果是皈依的佛教徒,持戒时需要先受戒。受戒表示从此以后要以戒律规范自己的行为,遵守戒律而不违反。比如出家的沙弥要受“十戒”,比丘、比丘尼要受“俱足戒”,在家的居士要受“五戒”等。
上面这些都是一些具体的戒律规范,但是我以为普通人如果能坚持下面一些原则,也是一种很好的持戒的修行。
首先,持戒要行于中道。佛陀曾经说过:“享乐与苦行俱无益”。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持戒并不是让我们进行严酷的苦修、甚至到了自我摧残的地步,这是不对的,反过来,及时行乐或者纵欲主义也是不行的。正确的做法是顺其自然,不要走极端,保持不偏不倚的状态。
其次,持戒要分善恶。持戒本身就是“止恶行善”,不分善恶当然就不可能持戒。佛陀也说过:“菩萨为救众生,为护正法,杀一阐提,无有杀罪”,可见持戒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善恶的分别。
第三,持戒要贵在坚持。有句话叫做“没有百分之多少的完成,只有完成和没完成两种状态”。持戒也要抱这种心态来行动,应该百分之百的践行止恶行善的戒律。
第四,持戒重在心戒。佛家非常讲究“发心”,也就是说你持戒的意图到底是不是“止恶行善”。如果只是追求外在、做样子,那就失去了持戒的意义。
比如我经常看到新闻说一些佛教徒在放生,可他们是在市场了买来大量的鱼,然后到公共场所举行个放生仪式,这里恐怕有一些人是目的不纯的,况且从市场里买鱼放生这种行为本身就不是什么止恶行善的行为。还有些人道听途说,以为放生可以带来财运健康之类的,竟然买来剧毒的蛇放到有人经常出入的公园,这样也认为自己是在放生行善,简直是本末倒置。
佛教中对于修行有“戒、定、慧”三学的说法,戒是持戒的意思、定是禅定、慧就是般若智慧。这三者看似有一个顺次的关系,通过持戒达到禅定,由禅定而生出大智慧。
其实,持戒不仅是佛教徒修佛的方法,我们普通人如果能用持戒的方式指导日常生活也会有极大的益处。比如持戒所谓的保持“中道”,就是让我们做事情不要“过度”,要知道任何事情过度了就会出问题,吃饭没有节制一种过度,它会带来肥胖;经常熬夜也是一种过度,它会损害健康;沉迷于很多事情而不能自拔,就更是一种过度的行为。
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停止做那些不好的或者说“过度”的事,然后开始一些有益的或者说“顺其自然”的事情,生活也许会有改变,比如每天能早睡早起、按时吃饭、适量饮食等等等等,这些虽然看似小事,如果能够坚持做到必然会改变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