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全文网

佛法要义问答:经历痛苦也是一种加持

发布时间:2024-01-28 02:19:42作者:地藏经全文网
佛法要义问答:经历痛苦也是一种加持

问:有人正在造作会使他们产生痛苦的恶业,我们是不是该试着阻止他们呢?这样是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他们身上?还是说,他们自己经历痛苦而从中学习比较好?

如您所知的,佛教修行者慎重地过着一种献身助人的生活方式。这里我们要知道,佛教所谈的帮助他人,是帮助他们走上正道以得到解脱

。这也就是说,过着一种符合业果法则的生活方式,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因此,一般而言,当一个佛教徒看到别人在造恶业时,试图阻止他们造恶业,是对的。然而,这带来另一个问题:我们能把自己的道德标准加到另一个人身上到什么程度?甚至,我们可能会怀疑:佛陀规定他的追随者过着符合不做十恶的道德生活,他是否也是把他的道德标准加在我们身上?记住一个佛教中的原则会很有用,即对个人的情况保持警觉。对此,有一个故事做了很好的说明。舍利弗尊者(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知道,如果让他教导五百弟子声闻乘教法,这些弟子无疑地会成为阿罗汉。但是文殊菩萨介入,反而教他们大乘空性的教理。这五百弟子把文殊菩萨所教的教理理解成完全虚无,拒斥每件事物的有效性和真实。他们对道与真实的性质产生了错误的见解,结果,他们造了使他们投生于三恶道的业。于是,舍利弗尊者就直接去找佛陀,辩说如果文殊菩萨让他去引导这五百人,纵然不能成就正觉,他们至少会得到高层次的证悟。佛陀回答说,文殊菩萨是用方便善巧的原则。文殊菩萨知道短期之内这些人会因恶见而造恶业,但他同时也知道,因为他们的意识已经种下空性教理的种子,之后那些种子会成熟,并会使他们成佛。所以事实上,他们成佛的时间反而缩短。这个公案教导我们,成佛之前,要对怎样的情境有正确的判断是非常困难的,当我们与别人互动时,我们应尽力保持对每个个别有情的警觉性。

问:修心时很容易看到他人的缺点,应该如何防止?

我们在学习时,是很容易看到他人的缺点。实际上,每个人都有正负二面——功德和过失。我们一定会看到他人缺点,也有义务怀着善意告诉他,让他改正,但是这么做要非常善巧,不是一看到就说,而是要在适当的时候婉转地说。以嫉妒心刻意寻找他人的缺点,是不可以的。光是看到他人的缺点并不是坏事,可以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错误,而劝人时则必须注意善巧。

问:烦恼生起时,希望对自己及他人都不要造成伤害,是不是发泄一下比较好?

特殊情况下,与其把持瞋心,还不如表现内心的感受较妥。但一般而言,烦恼是串习而形成的,反覆思惟贪瞋,其力量会不断增长。所以,发泄并不是好的办法,那是不断串习贪瞋,并不能使贪瞋减少。应当正面对治烦恼,反覆思惟对治贪瞋之法,如此才能使贪瞋的力量减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