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全文网

宏圆法师:要从心地上用功,来消除执着外境的习气

发布时间:2024-10-21 02:19:05作者:地藏经全文网
宏圆法师:要从心地上用功,来消除执着外境的习气

般若又分三种: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实相般若是众生本来的面目,是如来的法身,也可以叫做妙明真心、佛性、法性、真如、涅槃、大圆觉海、菩提。实相离一切虚妄之相,没有一相可得。就像《金刚经》中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说实相无相。

师父给大家做一个比喻,就像我们因为电和风扇这两个因缘,风扇在快速转动的时候,就会有这种圆的影相,这个影相是虚妄之相,是不可得的相。有一次,我在讲完这个经,我下课以后,我在外面散步,我就看我们花园里的花,开的非常鲜艳,但是师父突然感觉到,它是虚妄之相,都是花的细胞,在刹那刹那生灭的变化,只不过它变化的速度非常的快,我们众生感觉不到。它因缘组合的非常快,因缘变化的非常快,而我们就执着这个花这么美丽它就是真实存在的,其实,不知道它是每一个细胞生灭变化非常的快速。就像风扇在运转,它产生圆的形状的时候,圆圈形状的时候,我们不懂的时候,就认为这个圆是真实存在的,其实不知道,它这种相是虚妄之相。任何我们眼所见的相,都是因缘变化所产生的虚妄之相,所以佛跟我们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我们看小河流水,看着这个河水在流,我们认为都是水,我们把它再解剖以后,刹那的刚才那一滴水,早已经过去了,不是我们眼前所见到的,它是由无数个水滴在组成,在不断的组成、不断的变化。就像师父刚才说的,三片风扇叶子所组成的圆圈,其实你所见到的圆圈,早已经变化没有了,一个转一圈,一个转一圈,早已经刹那刹那的变化,只不过我们的心不够清净,我们观测不出来。所以说,我们没有一物不是虚妄之相。我们眼所见,六根所接触的,没有一项不是刹那在变化的,包括我们人在内。你们今天看的师父,和昨天看的师父已经在变化了,师父的细胞已经在变化了,师父昨天吃的米饭已经没有了,今天早上吃的馒头,馒头的变化又组合了师父的细胞,已经在变化了。佛跟我们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所以实相无相。实相无相又具足恒河沙数功德之相,没有一法它不具足,所以又叫做实相无不相。实相无相无不相,就是说,实相虽然离一切虚妄之相,但是本性不空,虽然具足,但是自性本具。所谓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如果说有,是空之有,没有一相可得;如果说是空,是有之空,没有一法不具。没有一法离开我们的本性,后面我们会详细地讲。

所以说实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无相无不相,这就是实相般若。实相是我们大家乃至一切众生,无量劫来本具有的,而且各个平等,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亘古不变,这就是无形无相的性,我们都叫做自性、法性、佛性。

那么我们平时说的心又是什么呢?这个非常关键,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心和自性,一定要把它了解明白,你才好用功,别走错路。这个心,是我们人的根与尘相对,而唤起的一种感觉。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叫六根,接触到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就是眼见到色,耳听到声,鼻嗅到香,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触到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就会生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六识,六根、六尘、六识集合起来,而产生的念头和思想,是幻心、是影子、是虚假的。这个心不是单独独立存在的,它是客观环境的反映,假如没有客观环境,就根本没有这个心。毗舍浮佛说,心本无生因境有,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所以客观环境是生起心的外在原因,那么内在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性。性是生起心的根本,是生起心的能量,也就是说,它是生起心的本源,因为有这个性才能生起这个心,我们可以这么讲、可以这么理解。我们做一个比喻,就像电,虽然眼睛看不到电,但是一切的照明,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我们看不到电,但是一切的照明,动力都是背后的电在起作用。眼而见、耳能闻、鼻能嗅、舌能尝、身能触、意能思,那根本都是性在起作用。所以心是由性生起来的,才能发挥各种的作用。性是体、心是用,性是理、心是事。

性是真实永恒存在的,但却无形无相,经中称为真心。而我们平常所说的心是虚幻的,但却有形有相。众生往往被各种虚妄的、假合之相所迷惑,认妄为真,执着追求,因此被各种无明烦恼所束缚,被各种的业障所蒙蔽,见不到自性的光明,不得自在,以至于轮回六道,不得解脱。如果我们大家明白了什么是性,什么是心,性和心是个什么关系,就会明白,心与物都是虚幻不可得的,因而放弃身心世界,不再去执着的追求。

同时,我们也要明白,心虽然是虚幻不实的,但它也非常的重要,所谓三界唯心万法为识。我们之所以能够活动、能够工作、能够待人接物、能够创造发明,都是靠性的作用,但是也是通过心在事上有所成就的。从世间法来说,我们要研究科学、要生产物质财富,就离不开人们对客观环境反映的各种念头和思想,也就是离不开这个心,利用这个心,来成就世上的一切的事业。从佛法上来说,十法界四圣六凡,四圣: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六凡: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个都是由心所成就的。善用这个心,你就是佛;不善用,你就是六道轮回。我们说的众生,众缘和合而生,我们学佛成道,就是要善用这个心来成就自己。凡夫都是以妄心为主、念念流浪、执着外境、欲望无尽、贪取不停,整日整夜沉浸在忧愁烦恼之中,造业受报。其实,就在我们六道轮回、生死轮转之时,这个真心不曾离开我们,时时在我们面门放光,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只是我们被无明壳包裹着,被妄心所障覆着没有发现,以至于冤枉地受罪受苦。现在我们要出六道轮回,要证得佛果,不仅要从理论上明白这些义理,还要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从心地上去用功,来消除执着外境的习气。

我们大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真心是主人,我们的性、真心是主人,妄心是仆人,主人要用仆人做很多的事成就事业。所以我们平时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主人和仆人的关系,时时刻刻要识得主人,要识得这个真心,不要把仆人当做主人,而被这个仆人所利用,我们说的别认妄为真了。这就是说,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心不要颠倒,不要执着外面的环境,不要被外面的环境所左右、所动摇。我们大家遇到顺境,脾气相投的人就会产生喜爱之心,遇到逆境,脾气不合的人就会忧愁、就会烦恼,这就是迷真、逐妄,主仆颠倒了,主人被仆人牵制住了。

我们要随缘起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虽然心念在动,但是不着相,心无所住,做过以后心里不留任何的痕迹,做和没做在心里面是一样的,没有任何的痕迹。就像镜子照万物,镜子当中没有任何的痕迹,心里清清净净、一丝不挂、一尘不染,这样才是你的真心做得了自己的主。用这个妄心去做事,而心里面没有任何的牵挂,没有任何的染浊,这就是真心在做得了主了。要达到以真心做主的境界,平时就要做好心地上观照的功夫,时时刻刻观照这个心,转换这个心,把妄心转换成真心,达到观照般若,这是第二个观照般若。我们平时,时时刻刻要用功,时时刻刻观照,看看我们的心有没有分别、有没有执着、留没留痕迹、有没有染污,这个是观照般若。

观照般若,就是观照一切有为和无为诸法都不可得的智慧。观照不是用眼睛去看,也不是用头脑去想,更不是用第六意识去分别观想。师父有时候跟大家说,你们去深悟一下,大家跑到一边去苦思、去冥想、去加以分别,把自己的经验都积累到一起,看看我该怎么处理这个事情,都是动的什么,都是动的是妄心。而不是让我们的心清净下来,不着一物、没有一丝一毫的染污,叫我们清净本性自然的流露出来,这个叫悟。不是叫你苦思冥想,一加一到底等于几,用几何的方式一点一点的解,最后得出一个结果,并不等于二,这都是我们人都用这种意识心、用这种经验、用这种分别,加以分别了。而是要用无形无相之性,就是集中心力观照,我们修行就是要集中精力,观照我们所修的法。

比如我们修净土法门,当我们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念佛人,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集中摄在这一句佛号上,没有二念,这叫都摄六根。就这一句佛号来摄住我们的六根,佛号从心起、从口出,耳朵听的清清楚楚,这样才能摄住妄念,因为耳闻即是心闻。心观照在佛号上,妄念自然不生。印祖在《念佛三昧摸象记》中说:“必须当念佛时,即念反观,专注一境,毋使外驰,念念照顾心源,念念契合佛体,返念自念,返观自观,即念即观,即观即念,务使全念即观,念外无观,全观即念,观外无念”。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样念佛才能证入念佛三昧

。不仅净土宗离不开观照,佛教内一切的宗派一切的法门,都离不开心地观照工夫。时时观照这个心,妄念一起,凛然一觉一转,息下妄心就是菩提。妄念一来,立刻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样我们就能返妄归真、返本还原了,这个就是观照般若它的作用。

第三个是文字般若。文字般若从狭义上来说,就是用文字语言来表达佛法的要义至理。如三藏十二部经典、讲经说法,因为这些文字能够帮助众生悟到实相,所以叫做文字般若。我们前面说过,实相是无形无相的,既然无相,就不能跟哪一样东西相比。不可名状、离念绝知,不是用语言可以说得到的,这叫做言语道断。也不是用我们的思想推理、想象所能得到的,叫做心行灭处。言语说不到,情识不能及,不可言说,说了即不是,所以动念即乖、举心即错。但是如果离开了语言文字的表达,那我们又怎么能了解和认识佛性呢?又如何修持正果呢?所以不得不于无言说处,说一些义理,使初学入门,使这些初学者入门。所以文字般若是为表法方便,修学者通过对文字语言的理解、思维,明白了佛法的义理,再起观照实修的,起这么一个作用的。

从广义上说,文字般若不只是文字,一切事相都是文字般若。如果从一切事、一切境、一切法中体会到它是实相,那这些事相都是般若。比如我们曾经,讲过好多大德们开悟的一些公案,像黄庭坚闻木樨香而开悟,那对黄庭坚来说,这个木樨香桂花香也是文字般若。但我们闻到这个桂花香体悟不到,那这个桂花的香,对我们来说不是般若,只是文字。我们看佛经,我们没有悟道,而是去分别去执着,只去注重文字相,你们听经只注重语言相,而没有去悟道,那这个就只是文字,不是般若。体悟到了就叫般若,文字般若,体悟不到还是文字。我们要知道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这三般若是众生各个心中所圆具的。实相般若是心之本体,观照般若是心的妙用,文字般若是心的相,圣相。体、相、用三者一心具足,就是三者一心中具足,即一即三、三一不二。蕅益大师在《心经释要》中说:“吾人现前一念,介尔之心即是三般若也”。那我们可以用一面镜子,来给大家做一个比喻,说明这个深奥的道理。我们看,镜子是由水银和玻璃所组成的,那就是说,水银和玻璃是这个镜子的本体,就像实相般若;那镜子的作用就是照,能够照万物,照就是镜子的作用,这个就像观照般若;那这个镜光、形状是镜子的相貌,就像文字般若。这三般若,是我们一念中所具有的,不需向外求,只要能够一念回光返照,即得现前,受用无穷。通过镜子这个光,我们就能了解它的实相,通过镜子的照,我们就能了解它的实相,所以这三者是一。我们众生分别,只看现象而没有回光返照。只要你能够一念回光返照,即得现前,受用无穷,就是这个意思。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