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全文网

学佛的共修与自修

发布时间:2024-10-09 02:20:11作者:地藏经全文网
学佛的共修与自修

学佛自修还是共修,看起来没有多大差异,但是对初学者来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个人修行次于集体修行,特别是明师指导与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

初学的人不宜单独修行

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理之后,而且也要知道如何来解决修行过程中,所发生的身心及知见上的疑难和困扰等问题,否则不但无法得益,相反地很可能受害。特别是修行禅定,精进勇猛的话,会有种种的禅病和魔障发生,那就是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反常变化。所以,初学的人,不宜单独修行。

集体修行,纵然没有明师指导,尚有其他同修的彼此照顾,互相纠正,只要知见正确,不会发生太大问题。

再说,个人修行很容易成为冷热不均,忽而勇猛精进,忽而懈怠放逸,乃因为无人约束,也没有大众的生活规制。勇猛过火,会引来身心疲惫而产生禅病;懈怠放逸更会使人放弃修持,退失道心。如果经过几度的冷冷热热之后,便会对于修行退失信心。若在团体中修行,由于共同生活的制约,且有同修之间的制衡,会使人逐步前进,所以,比较安全。

从心力而言,个人的心力是极其有限的,最初修行的人,也无法造成修持道场的气氛,如果能结合多人共同修行,以同样的方式,相同的目标,共同的心态,同样的作息时间共修,就会形成修行道场的气氛,其中只要乃至一人正常修行,就会使得全体导入正轨。如果,多半人处于正常状态,此种心力的共鸣、共感,就会使得每一个人得到全体修行者的全部力量,十个人参加,每一个人都可能得到十个人的力量;一百人参加,每一个人也可能得到一百个人的力量,所以,佛教赞成以集体的修行为初学者的常规

纵然是修行已久的人,偶尔能够参与集体修行,也是有益的事,所以,当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常有弟子一千多人,追随佛陀过僧团的生活;在中国佛教史上,不论那一宗派,人才辈出之时,多是由于集体修行产生。例如:禅宗的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以及马祖道一、百丈怀海等诸大师,其门下无不龙象辈出,而他们都是集合了四、五百人,上千人等的大僧团。因此,将禅宗的寺院称为大海丛林,大海是龙蛇混杂,鱼鳖居中,但是不容腐尸。修行者的根器,虽有大小、利钝之不等,如果腐败了,反常了,就会被海水弃之于外。丛林之中,林木虽有大小、粗细,但是无不挺拔向上,否则就接受不到雨露、阳光,就会自然地被淘汰。

由此可见,单独地专精修行,不是初学者所宜。

嘎玛仁波切:共修和自己修的区别

这跟我们到大学课堂上课是一样的。大家一起去上课,一方面老师方便教育,一方面所有学生可以切磋交流,共同学习可以得到大家的经验分享。一个人自己在家修,当然有功德,是你一个人的功德。假如十个人一起共修,十个人的愿力加在一起,肯定跟一个人修不一样了。如果一百个人一起修,每个人都能得到一百个人的功德,共修的力量是非常大的。

为什么佛陀时代一定要有个精舍,就是大家一起修行的地方,我们的共修中心就是小精舍。早期藏传佛教刚到西方传教的时候,没有寺庙,也不可能圈一个讲堂专门来讲经说法。所以就学西方人,就把大家集中学习佛法和修行的地方,叫做共修中心或佛学中心,其实就是小的精舍。小的精舍就是一个寺庙,大家到那里共修,平时念经诵佛加持这个房子,等我们没有力量的时候,房子会加持我们,这都有可能。所以很多其他地方,都是大家集资来建一个修行的地方。

一个人拿着法本回家修行不行?可以。但一个人报考北大,然后一个人在家看书,能否考得上呢?如果你是天才绝对是可行的,不是天才的话,最好还是和同学们一起老老实实的学,不容易走偏。

达真堪布:能够共修最好

其实聚在一起修有它的好处。你离开道场、离开道友时间长了肯定不行。每天一起修的好处是不得不修,最起码在表面上也要装一装。刚开始挺勉强的,都是装的,也许突然就进入状态了,突然就开悟了。

我们寺院里也是,僧众不是每天都想来上课的,但是寺院规定必须要来,不来不行,有时候装装就进入状态了。若是在家里,没有人管,也不用装,自己就随便了。今天不想做就不做了,或者中途坚持不下去就间断了。

我们学修的时候,若是不愿意学、不愿意修了,这个时候必须勉强地去做。慢慢习惯就好了,进入状态就好了。这个习气若是不去克服,什么时候能调伏它?

每个人每天的状态不一样,也有特别想修法、法喜充满的时候;也有比较勉强,不能进入状态的时候,这都是正常的。天有亮的时候,有黑的时候,修法也是一样,有时候是我们自己的分别,觉得好或觉得不好,有时候觉得有进步或者退步。其实这些状态都是一样,主要是自己没有间断,没有放弃,坚持去做,去练,慢慢就好了。

圣严法师:共修的力量

我们一定要相信共修的力量,这力量不是迷信,而是集合了共修者共同的「心」力所成。共修的功能就在于同心协力,当大家的心力方向是一致时,才能成为共鸣,这种共鸣的声音虽然听不到,但确有其无形的力量相互支持著。

一、灯的烛光越多就越亮

所谓「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这和我们修行的过程一样,如果仅是一人修行,力量再强,也不过是你一个人;就像一盏灯,再亮也只是一盏灯,若是两盏、三盏灯放在一起,情况就不一样了,灯的烛光越多就越亮。同样地,打坐时,有的人心的力量弱,好像只有一烛光,亮度不够;但是当五个、十个心力强的人,聚在一起,这光度就增强了,不仅那个心力弱的人沾光了,所有心力强的人也会相互沾光,所以共修的功能是非常强的。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间房子,由于经常有人在打坐,所以你们一进来,自然就会感受到有一股安定力。我曾到大陆去参观古寺院的禅堂,有些是从宋朝、明朝传下来的,有的已经倾倒过许多次,后又再重建,但仍在原址。一进到这些禅堂,就会感觉那是一个磁场满强,而有安定力的地方。就拿宁波天童寺来说,他们的禅堂并不是很大,可是却有很多人在那里开了悟,虽然那些人已经往生了,而且寺院房子倒了几次又再重建,我一进去,仍可感觉到曾经有很多人在那儿修行的力量。

又像金山江天寺禅堂,曾经一夜之中有十八个人开悟,我一进到那里,心中就有一种非常安定、非常明朗的感觉。

二、互相影响,互相分享

有人不易感受到共修的好处,可能觉得和在家里打坐没什么两样,甚至反而不能安定,因为左边有人,右边有人,前后边都有人,自己老是在注意其它的人,就无法感受到共修有什么好处。

其实,共修时所有参与者的心,在这时候是互相交融的,是沐浴在互相交融的灯光下。而且打坐的时候,心是朝著一个安定的、清净的方向,就好像指北针,动来动去还是指著北方;因此共修时我们心的力量是共同向著一个安定的方向,既然是同一个方向,便是互相影响、互相分享每一个人心的力量,这便是共修的功能。

至于共修后彼此分享修行的心得,有什么用处?第一种用处是,在这个时间中,可以感觉到大家是生命共同体结合在一起,这股力量使得你能继续将修行的心力维持下去,促使你自然而然,时间到了就想去参与共修。第二种用处是,即使在共修结束,回家之后的几天之内,共修的力量还能够维系著,若遇到一些心理上、生活上的障碍、波折,这时,全体共修的力量就能替你疏导。

共修时我们往往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有共同的欢喜,所以经常在一起共修的人或同修伴侣间,会互相影响,甚至产生相应的力量。这就如同我们都相信父子、母女、兄弟姊妹亲人之间有互相感应的能量,例如有的人在亲人发生重大变故前,可能有一种预感出现,这便是共同生命体所产生的感应力。

三、共修功能的延伸

诸位听过西方极乐世界吗?究竟有无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一种信仰中的世界,我们谁都没有去过。有的人似乎不太相信,因为没有真正看过。可是我们从共修的观点及功能来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的确是真的,也是可信的。佛经中已经告诉我们佛国净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并不是我们凭空想象出来的,一方面是佛的愿力所成,另一方面是我们的心愿所求。由于希望有这样一个世界,所以大家共同来进行建设的活动;而因为大家的心,都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佛国净土,那个世界就一定会出现,这也就是共修功能的延伸。

例如我们的法鼓山,本来是没有的,现在渐渐的形成了,这是集合许多人的心愿和努力完成的,这也是共修,因为有许多人共同的愿望,希望有这么一个环境产生,所以大家献出心力、财力和智慧力。法鼓山不是我一个人的,我只是点一把火,大家觉得这把火蛮可爱的,感受到光明、温暖、希望,许多人也一起来分享这把火;最后,我这一把火还在燃,而每个人也都点了火,加起来就是变成一个大放光明的法鼓山。

四、向著共同的目标努力

我们要把这共修的力量,渐渐扩展延伸至自己的家庭、事业中,如果能让跟你相关的人,都能共同努力、奉献、推动,向著共同的目标去努力,这也算是共修。

此外,结合许多人的力量就会有较多的保障。因为自己的力量很小,如有一个团体就会得到保障、得到安全、得到成长的机会。例如:如果只有一株竹子,竹竿很容易长得东倒西歪,可是如果是一大片竹林,竹子就会长得茂密又整齐划一,且大多是挺直向上的,很少有弯曲的,不管刮风也好,下雨降霜也罢,竹林都是整体的,会将破坏的程度降低,这就是一个团体共同的力量,带给个体的保障。

因此,不论是修行还是工作、事业,不能没有共同努力的目标环境,如果没有共同的目标,势必非常辛苦而无意义的。有的人很欣赏《鲁滨逊漂流记》那种生活,很想试一试,不过我相信大概试了几个月,就会想再回到人间,因为那种生活其实是很无聊的,因为单独一个人所处的孤独世界,就是几乎没有目标的世界。

钟茂森:共修与自修看因缘与放下

两种方式都可以,看自己的因缘。真正修行,不管是在道场里面共修,还是自修,归根到柢还是看破放下。所以共修也好,自修也好,都应该多听经、多闻法,明白道理之后就能放得下。障碍我们提升的就是分别执著,所以听经闻法,我们对于事实真相真正了解,就知道这个世间就是梦幻泡影,统统都是你的念头在变现,不是真的。念头也是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快得很,哪一念是真正真实?都不是真实。这个世间就是这样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都形成一个宇宙,宇宙再相续,产生我们眼前的境界。其实都是妄念的作用,没有真实,如果在这些境界里面你去分别执著,你以为它真有,你就造业了。不听经闻法,我们对这个事实真相确实不了解,不管你是共修、独修,这都是障碍。所以古大德教导我们要「放开怀抱,看破世间,宛如一场戏剧」,无有真实。人生如戏,真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何必在这些梦幻境界里面去起贪著、去起瞋恚不平、去造业?我们现在对这些道理能够有一点点的明白,真的非常感恩师父上人为我们启讲《华严经》。《华严经》里面反覆的说这个理,我们就听,听久了印象深刻,观念就改了,改了以后就能放下。看破一点就放下一点,放下一点又帮助你看破一点,不断提升。至于修学的环境,你真正能够放下,哪个环境都是好环境,不必在这里面去太多分别执著,一切随缘过就很好。不是在这个环境上去拣选,而是在自己的念头上放下分别执著,这是往内修,不要向外。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