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全文网

如孝法师:学佛要经历四个阶段

发布时间:2024-09-20 02:20:17作者:地藏经全文网
如孝法师:学佛要经历四个阶段 一个人修行佛法的过程,大概都需要经过四个阶段,我们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结缘、正见、正修、正行。

一个人修行佛法的过程,大概都需要经过四个阶段,我们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结缘、正见、正修、正行。

正见——对一切生命现象宏观的了解

第一个阶段是结缘的阶段,比如去寺院礼佛、祈福等,与三宝结缘。第二个阶段是了解正见。从传统文化也能够入佛法,因为它们都是善法,是相应的。传统文化是谈我们的生活现象,容易上手,而佛法是进一步的优化和提升。学佛的人都想获得完整的、圆满的、福慧具足的生命,甚至是无量世圆满的生命,这个圆满的生命,我们叫做佛。佛是历史上出现的,他证明了生命可以达到这种圆满,所以佛弟子要立志,要有理想。

那么我们如何去修行,如何做得更好呢?对佛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们感觉到佛法很清净,这是一种觉受,一种对佛法的亲身体验,这就上了一个层面。可是没有依附寄托,只是有一个感动的当下,这个能不能维持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未来也许可以继续前进,但也很有可能会退失,这是一种感受型的佛法,还没有找到佛法清净的源头,只是享受它清净的果。如果你不能制造,只能随着受用不断减少。人都是喜新厌旧的,当这种刺激体现出与世间感觉不一样的时候,你会觉得它好,时间长了就会生起疲软的心,因为没有动力。

有三种方法可以让我们的感受优化,让佛法成为一个理性的、能够支撑我们生命的信仰点。哪三种方式呢?正见、正修和正行。正见就是刚刚谈到的生命整体的蓝图,它可以通过文化去了解,也可以通过历史去了解。文化——文而化之,什么叫做文呢?纹路。什么叫做纹路呢?古人走过的路,总结出来的经验,它是偏理论型的,可是它也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它在描述一种境界,这个境界对我们了解生命有所帮助

。就好像父母教育小孩应该怎么样,小孩子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要这样?问题会很多,大人也跟他说不清楚,可是为什么要这么讲?这是来源于大人的生命体验,比如处事、待人、接物、安全意识……对小孩子来讲,这个世界很安全啊,大人为什么说这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呢?小孩听到了很害怕,实际上就是因为不了解客观的宇宙是怎么样运作的。大人的眼界不一样,可是大人说不清楚理由。

真正能够说清楚人类生活的是佛法,佛法不叫做文化,叫做真理。真理不可以添,也不可以减;文化呢,它可以加一点水,或加一点盐,以便适合不同人的需要,但是真理永远只是一个,这是它们的差别。

正见的部分是很难的,它有阶段性的、有宏观的、有一生一世的、有整体生命的……正见是对一切生命现象宏观的了解,是佛所说的 , 指导着人的生活。比如,佛说的一个“字”就可以把很多现象概括了,所以佛说的法叫“经”。经就是贯摄常法,像念珠的一根线一样,找到世间的 108 个散乱心的共同点,把它们穿起来,把世间的所有都能摄集起来,贯穿起来,浓缩起来。它在哪个境界都适合,所以叫做“常”。所谓的法,就可以成为指导我们人生的方法。比如,佛说生老病死,把我们人生的现象就概括完了。生老病死,从时间的角度看,它是一个过程;从本质的角度看,它就是内容;从它的延伸来看,它是苦。所以说生老病死,就已经在启发我们的觉性。我们回过头来看,人生不仅仅是苦,还是无常、还是不可主宰的。佛陀说世间苦、空、无常、无我,这个真相粉碎了我们自我的观念,它是贯摄常法,包括了我们一切的生命现象。

如果我们不了解佛法的正见,就很难了解文化和佛法的差别。佛法是可以包括文化的,但是文化当中都是优化、美化,不包括佛法。很多人没有儒家的理念,他的生活会迷失方向,可是有了儒家的理念,又能如何呢?儒家是如何处世为人的学问,是站在社会关系的角度上来说些变通、处理生活问题的方法,它不是站在宇宙的角度去说生命的,它能够接近我们的生活但绝对不是终极的。我们要了解它们的差异,不是说哪个好哪个坏,它们有究竟和不究竟的区别。究竟也不一定就好,为什么呢?它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但是,离我们的生活远就没有意义吗?不是的,因为它离我们的生命又很近。对于人的一生,最后的结果是要生命的提升,中间的过程又需要生活。不能说它是矛盾的,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偏重于文化的时候,就忽略了对于生命的探索和思考。追求生命的时候又会极端地理想化我们的生活,觉得好像治国、齐家、平天下就能解决人类的一切问题,那是错误的。那么为什么会说这句话呢?这句话能让你立起志向。你如果不能够立志,人生就是无底洞。立了志以后,再谈平天下。我们现在还没有到达平天下这个阶段。平天下的目标是我们这一生的任务,那么你这一生就知道该做什么了。可是我们还要问,立了志向,有没有方法?几个人可以平天下?几个人可以齐家?不要说那么远,几个人懂得正心诚意的方法?改造生命是需要方法的,不只是理念。

文化是什么?是标杆,是战旗,它是我们的方向,这就是文化,它提出来让大家看到一个目标。文化不能再往下说,再往下说就更成了理论。所以文化说到此就为止,往下是应该自己做的,自己做的时候就是生命的问题。我们活着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改变自心。当我们的内心改变了的时候,我们人生的吉祥圆满、我们所希望的一切,乃至大同世界的建立都能实现,这一切都是由每一个人的自觉所建立的,不是喊口号能达到的。这个过程就牵扯到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正修和正行。

正修——真理,要不断地演绎出来

正修,就是把贯摄常法的真理,不断地演绎出来,向内沉淀。什么叫做正心诚意?就是《普贤行愿品》。我们能不能做一个正派的人?是可以做到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够正派?是因为我们有自我和自私。为什么有自我和自私?人有很多福慧的不具足,因为没有福报,人进入了一个被动的生命状态。福报从哪里来?福报从利他当中来。通过环环相扣的思维后,就会接触到善法。善,就成为了生命的方向。

坚持行善三年,生存问题就会解决,所以要咬紧牙关,先过第一关。不是去掠夺社会资源,而是要自己创造财富,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要去创造。特别是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更大,因为它把很多人类消耗的东西都合理利用了。“争者不足,让者有余”,精神力量产生的财富是第一位的。所以生命的形式越往上对精神越执着,越往下对物质越执着。动物就会只关注自己的一口食物,从来不会想宇宙创造了这么多食物还缺你那一口么。它看不到,很短视,这就是物质型的一种思维模式。如果整个社会都是这种思维模式的时候,就变得很可怕,就算拿十个地球,也不够养活一个地球人的贪欲。换句话说,我们百分之一的地球,就可以养活百分之百的地球人,古代就是这样的,少欲知足,这些方面太不可思议了。

正修就是让人们认清楚这些,这样面对境界的时候才会有自信,才会知道为什么可以给予别人,因为你有这种体验。这种体验不仅仅是自己的,更重要的是圣贤们经过生命的实践已经证明了,我们拿来用就好。就好像我们虽然不知道原子弹怎么造,但只要知道开关在哪就行,就变得很简单。

我们每天要对接《普贤行愿品》,那里面就是财富,就是人生当中最大的平安和吉祥。因为我们的心会和宇宙链接,宇宙是最大的资源。我们人之所以宝贵,就是因为可以和宇宙链接,而动物不了解这个资源,没办法链接,所以用不上,它们都是被动的生命。我们是要主动的生命还是被动的生命呢?我们就是要从正修当中了解佛菩萨的境界、他的德相、他的作用,就算你没有开始修行,但是实际上已经得到安全保证了。所以我们要皈依三宝,获得第一手的生命资源,而不是在人间打打杀杀,互相伤害,那是和宇宙越来越远。这是正修的阶段。

正行——在利他中达到与法相应

正行是什么?做一些殊胜的善行。善让你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善让你能够和生命互动,能够让大家的生命共享一片蓝天。这个阶段我们应该在利他上面多关注,而真正的收获也是在这个阶段。这时候才能够真正地矫正我们在法和知见上的种种错误认知。

通过正见、正修、正行,就会达到对人生的理解,就会知道佛法是什么。佛法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你就会循序渐进。这样,修行的生活会变成人生的一种享受,你知道你现在在哪个阶段了。不像我们现在,对人生是惶恐不安的,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是不可控制的,也不知道自己努力的对不对。不是这样一种虚无的、恐惧的模式,而是进入有效的、清晰的、自己会主动努力的、每天都会进步的一种修行生活。

修行不是以成果来算的,而是以你的心安不安,对生命的质感有没有了解来算。没有任何人来考你的分数,只是自己来欣赏生命的过程而已。世间最简单的事情就是修行。我们人,实际上有着很多的力量,只要你拿出拼搏事业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的心力去照顾你的生命,当然前提是你要有正见和正修,再做一些善事(正行),那一切都可以改变。这样我们讲的“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改变自己”,就有了方法。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正心诚意是什么?你不要执着概念,不要拿尺去衡量别人,这样就会找到生活非常美好的一面。圣贤不是拿概念给人压力的,你也就不会这样子去对待你的家人。同样,你也就知道教育是什么了?教育就是自己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而已,就是享受生活的当下。所以佛法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的生活。我们觉得很遥远的,实际离我们非常近。如果你把佛放在那里去拜,那佛真的离你很远,你也很难成佛,你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成佛,生活已经很忙碌了,为什么要搞一个成佛的事情呢,那样子学佛只是迷信。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