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全文网

太上感应篇图说28:慈心于物(乙)

发布时间:2024-09-03 02:18:51作者:地藏经全文网
太上感应篇图说28:慈心于物(乙)

【译文】

注:慈心,乃是万善的根本。人要想积德累功,不独爱人,还应当爱物。动物之命虽然卑微,但也是活生生的生命。人如果能将仁慈之心惠及于微不足道的动物,给予救护,那么杀机自然泯除,慈悲心必然增长,就没有不能长享福寿的道理。

案:明朝一位陆姓书生,富有钱财。家中有花园一所,亭台楼阁,一切齐备。水池旁边有一座亭子,叫做“藏春亭”。水池方圆数亩,种满了莲藕。有一年,因为天气干旱,池水干涸,陆生见一个动物在泥中蠕动,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大白鼋。陆生的父亲高兴地说:“这是野味,何不煮了招待客人?”陆生说:“此物长期生长在水池中,杀掉它不祥,请求父亲饶它一命。”父亲点头答应了。陆生命令书童把白鼋放生到江里,鼋回头看着陆生,象是在感谢他的样子,悠然消失在江中。陆生后来生了背疮,昼夜喊疼,奄奄一息。一天半夜,忽然有一位身着白衣绛裙的美女敲门而进,到床前对陆生说:“郎君得了这样的病,妾心急如焚。”用手抚摩疮口,觉得凉如冰雪,顷刻之间疼痛消失。女子又从袖中取出黑色药丸一颗,让他用清水服下,陆生的背疮很快就好了。陆生叩头致谢,说:“我都是将死的人了,承蒙神仙救活。当初裴航遇到云英,刘阮入天台山的故事,也不过如此。只是在下怎敢萌生杂念?惟愿拜在您的门下,闻听教诲,我就知足了。”女子说:“不用谢我,咱们彼此相互扶持。我是水中之仙,如何嫁给世间人呢?郎君很快就能得到佳妻,如同妾亲自在房里侍奉您一样。”留诗一首,飘然而去。诗写到:“妾姓袁兮字绿瑛,藏春亭畔旧知名。月中乞得玄霜药,为报当年免受烹。”陆生这时才明白过来,“袁”,就是“鼋”,原来是以前救下的白鼋来报恩。陆生后来娶妻,其面貌和女子一样,喜欢穿白衣。女子所说,如同她在房中侍奉一样的话,原来是这么回事。

陆生搭救白鼋不过是一念不忍之心,本来并没有期望回报。然而正值病体垂危之际,服用玄霜药,而立刻痊愈。看来雀衔环、蛇报珠的典故,绝非虚言。世上随意烹宰生命的人,读到这里应该猛然醒悟。

附:宋朝侍郎王敏仲喜欢放生。一天突然心生疑惑,就去请教小法华禅师,对禅师说:“以在下所见,我不杀生也不放生,付之无心、顺其自然可不可以呢?”禅师厉声说道:“大错!大错!面前的木头也是无心,弄几个木头放在那儿,能救得了世间一个苦人吗?”王公听了这话,十分震惊,发心永远实行放生功德。大概慈悲之心就是善,放生实在是培养慈悲之心的最好方法了。

杭州陆丽京、张用霖、应嗣音、陈际叔诸位先生,成立了一个“放生社”,于是一同和作《东坡戒杀诗》。戴茂齐先生编辑《转劫轮》一书,想要将诗编入书中,当时有一个狂妄的少年拼命抵制戒杀放生。戴先生说:“如果说陆丽京诸位先生所言违背圣道,难道说苏东坡先生也不明圣道吗?”少年连苏东坡先生也加以诋毁。当天夜里梦见到了一所厅堂,上面坐着一位头戴高巾、身穿深衣、胡须很长、额头很高的老者,面带怒气,令人敬畏。与少年讲论戒杀放生,与王道并不相悖。少年理屈词穷,谢罪退下。第二天,少年嘴旁边生了一个毒疮,等到许愿放生十万命来赎罪后,才有所好转。黄相国常常举这个事例来劝人戒杀放生。有人题诗说:“放生功德浩无边,安得富人不惜钱。寒士寡财须爱物,先持戒杀贵心坚。”

明朝江山县朱恺,字寿仁,为人忠厚,刻苦读书,他家坚持不吃牛犬肉,已经三代了。少年时就失去了父亲,体弱多病,喝牛汤就有所好转。因为家贫,在邻村教书,得到报酬八两银子。回来的路上,在一座古庙避雨,见庙墻上贴有两张纸,一张是杀牛的果报,另一张是吃牛肉的果报。读之,上面记载的事例,非常惨切,不觉心生惭愧,汗下如雨,醒悟到:“我今年已经二十九岁了,还没有考上秀才,必是吃牛肉的报应。况且违背了祖宗的戒律,是不孝;吃有功于世的牲畜,是不仁;逞口腹之欲,是不义;知道了吃牛肉的报应而不痛加戒除,是不智。犯下这四种罪行,大祸将至,还指望得到功名富贵吗?”当即在神明前叩头祷告,誓愿永不食牛肉。雨停了,准备起身,正好遇到村里的屠户尤光宇进庙,问他来干什么,屠户说最近买了一头瘦牛,考虑到会不会亏本,特地来求签。朱恺问牛在哪里,屠户说在庙外。朱恺出去看,见牛双膝跪地,泪下如雨,顿时生起恻隐之心,问屠户多少钱卖,屠户说七两银子。朱恺如数付钱给他,屠户又嫌银子成色不好,又索要三钱,朱恺毫不犹豫给了他。朱恺买下了这头牛之后,用木板写上“神明放生”四个大字,挂在牛脖子上,解开缰绳,放牛自去。当年考上秀才,进学宫读书,入赘于乡里王贤家。王家是望族,一天在饮宴的时候,和岳父谈及放生牛的事情,忽然下人报告门外来了一头牛,脖子上挂着木板,赶也赶不走。朱恺出去看,果然是自己放生的那头牛,吩咐牵到后院空屋子里。先是乡里有一个惯偷,外号“人猕猴”,一直在打王家的主意。因窥见王家女儿的嫁妆丰厚,夜里在牛住的那间房子的旁边蹲点,在墙上掏洞而进,径至进入朱恺住的房间,用口袋卷起衣服首饰准备跑,牛突然进到屋子里,把梳妆台撞到,声音很大。朱恺惊醒,大喊“有贼”,众人都醒了,也跟着大喊。贼害怕了,想从牛肚子下钻过去,牛抬起蹄子把口袋绊住。当时喊声又急,贼丢下口袋逃跑了。王老爷子检查口袋,看没丢什么东西,很感激这头牛,从此以后王家全家发誓永远不吃牛肉。过了两天,贼又来了,打破后院的门,见牛好像发怒的样子,因为上一次被牛击败,于是牵牛而出,把脖子上的木板扔掉,卖给屠户,得到四两银子。当时朱恺正在帮岳父收账,路过屠户门前,瞧见所放生的牛,问从哪来的,屠户把事情告诉了他。牛向朱恺跪泣,和上次一样,朱恺又买下来,另挂一块木板,上写“雷电放生”四个字,又解开绳索,放牛自去。过了几年,朱恺在古田富户钟宽家,做家庭教师。邻村有盗贼,钟宽非常害怕。朱恺代为谋划,修建高墙以作防备,忽然小童报告外面来了一头牛,脖子上挂着木板,在外边呆很久了。朱恺惊奇说:“这是我放生的牛,向来灵通,盗贼肯定快来了!”于是就对钟宽讲述牛在岳父家抵御盗贼的事情。三天后,盗贼果然来了,持刀放火。钟宽爬上梯子遥望,见火光之中,牛怒吼着,冲击如飞,所向披靡。盗贼逃走了,牛精疲力尽而死,旁边躺着两具尸体,用灯一照,原来是尤光宇和“人猕猴”两人。报告官府,抓获余党。钟宽对牛十分感激,将牛埋葬,立碑一块,上刻“义牛墓”。从此锺家也发誓永远不食牛肉。没过多久,当年正逢大比之年,朱恺参加秋季的乡试,试卷分配给归安县令审阅,对朱恺的卷子,不太满意,就放到一边了。梦见一头牛跪在地上,边哭边求,醒后把卷子又看了一遍,文章实在是不太好,心说:“此人一定有阴德。”勉强推荐了上去,竟然被选中。揭榜后,拜见主考官,考官问朱恺做过什麽阴德之事,朱恺说并没有。再问,朱恺述说今年放生牛的事,考官惊叹不已,于是将所做的梦告诉了他。第二年,紧接着考中进士,发榜前主考官也有神奇的征兆。朱恺被授予商丘县令一职,政绩卓著,严禁宰牛,叙述自己放牛之事,劝化当地百姓,百姓多数也被感化,后来擢升高位,请求罢职还乡,奉养老母亲,母亲活到九十一岁,朱恺活到九十六岁,两个儿子都考中进士,至今子孙繁衍不衰。

徐太史说:怜悯将要被杀的牛,买下来放生,出自于以教书为生的寒士之手,比较有钱人来说,功德更加一等。只是不明白盗贼未到之时,牛是如何先知道的。而且,爲什麽已经放生的牛,是怎么知道朱先生住的地方呢。难道是鬼使神差,还是牛的灵性炯炯?

徐太史题诗说:残碑几度藓花秋,传说朱家旧放牛。热血黄泉埋不得,尚腾灵气暮山头。《戒杀弭劫篇》有诗说:过客唏嘘感义牛,残碑几度藓花秋。文章代洒西风泪,暗里朱衣亦点头。

芝堂敬跋诗四首:

其一半载辛勤只八金,舌耕糊口实酸心。世间多少豪华客,谁似朱公种德深。

其二偶感危言起悔心,信根全仗慧根深。神前誓戒遵先训,四罪堪垂座右箴。

其三放生共废十余金,两度终全爱物心。不待闱中牛报德,仁人早有帝天钦。

其四鹿鸣宴罢又琼林,严禁屠牛恩更深。婉劝部民劳说法,几人不失布衣心。

和徐太史诗两首:

其一须江旧事几经秋,何处残碑认义牛。一念生机回造化,转移还在己心头。

其二人间粒食赖耕牛,孰谓无牛可有秋。果报昭彰谁猛觉,屠儿几个早回头。

严州青溪王某家,养了一只母狗,和所生的小狗住在一块。一天,主人杀掉母狗,煮了一半,邀请宾客来吃。小狗围在桌子底下,等人把骨头扔在地上,就衔去,这样来回好几趟。王某对客人笑着说:“人都说狗认不出同类的骨头,此话不假。”吃完后,小狗不再来了,王某很奇怪,就去找,见园子里狗骨头堆成一堆,上面盖着土,而小狗已经死在母亲骨旁了。王某大惊,悔恨不已,于是将另一半狗肉埋了。与客人一同永戒狗肉,又作了一篇《孝犬记》用以劝世。王家子孙后代繁衍不衰。

李哲生说:以无知的犬子,尚且知道埋葬母亲的骨骸,而人却有长期不葬自己的亲人,使亲人尸骨暴露,不得入土为安,同此犬相比怎样呢?

徐太史说:《警心录》还记载,德兴一农户詹材,家里贫穷,养的母狗生了一只小狗,没有东西喂它。鹿坡王家和詹家相距半里,把小狗要回来,用米糠喂养。每次吃完后,就掉头返回詹家,把东西吐出来给母亲吃,到傍晚也是这样,刮风下雨都不间断。当时有读书人为其写了一首《孝犬歌》,写到“慈鸟反哺古所称,不闻乳犬能效颦。鹿坡王氏世吉人,乞得乳犬于良邻。良邻家贫并乏食,母犬长飢柴骨立。乳犬食竟掉尾归,呕食喂母使母肥。朝餐归呕暮复续,兽类之中颖考叔。纷纷养志多缺如,愧杀四足之韩卢。”又有记载,村民赵五,家里养的母狗生了一只小狗,才两个月,时刻跟着母亲。母狗被虎吃掉,赵五叫邻居们一块手持长矛去打虎,小狗奔跑上去咬住虎尾巴不放。虎带着它跑,被荆棘挂住,皮毛脱落殆尽,就是不松口。虎因为累了跑的稍微慢点了,众人追上,将虎打死。另外,据《建宁府志》记载,咸溪童镛家里养了两只狗,一只白色,一只花色,乃是一母所生,聪明机灵,很通人性。后来,白狗忽然瞎了,无法进到狗窝吃食,主人就在窝外边铺上草垫子,白狗趴在上头。花狗每天衔食喂它,夜里就趴在它旁边。等到白狗死了之后,主人把它埋到山坡上,花狗每天早晚都去转一圈,好像拜泣的样子,然后趴在那一会儿,才回去。把这几件事和前面的案例一块读,犬啊,犬啊,竟然如此孝顺,如此友爱,如此深情厚意!

天长县民戴某,早晨出去,他的妻子到田野里放牛。狗也跟着,过了一会儿,钻到草莽里,不见出来。戴妻牵着牛去找,走了不到一百步的距离,见一虎正在吃狗。虎看见人来了,放弃狗,向人扑过来。牛见主人有难,怒气冲冲,勇猛向前。虎又不管人了,对付牛。牛和虎搏斗,不超过一个时辰,以虎败牛胜告终,人于是幸免于难。分管畜牧的官吏将此事上奏朝廷,赐给一头牛代为耕种,原来那头牛,令其老死。

有一位读书人,秉性仁慈。他的亲戚家养的狗,一胎生了四只小狗,认为不祥,将要扔到河里。他见到后把小狗带回,自己喂养。一天傍晚,忽然听到一种声音,好像刮风下雨的声音,草木都倒了,声音震撼山谷,远远望见一条大蟒蛇,有车轮那么粗,目光闪闪,直奔他而来。眼看就要把他吞吃,这时,四只小狗径至奔向蟒蛇,跳跃着按住蟒蛇头,竞相撕咬,竟把蟒蛇咬死了。人得以安然无恙,狗都知道报答主人救命之恩。

李斯义说:那时候他收养四个犬子,也不过心中有一念不忍犬死的怜悯心。而终靠了四犬得免了杀身之祸,所以,凡是人作善事,只要尽到自己的良心。如果作善事是为了求得报答,就是作善事的动机不纯,那就不会感动动物类。

徐太史诗:身缠蟒蛇吐腥烟,并力酬恩始快然。溺犬路人尚怜死,自家溺女不知怜。

同年张鹤洲先生,曾经骑乘一头驴,非常喜爱它。康熙甲辰年,鹤洲因为牵涉进一桩科考的案子,衣食不继。于是把驴暂时抵押给别人。一天从街上走,驴悲鸣,抛开新主人又逃回张鹤洲家。一靠近它,就嘶叫不停。我的兄长在吏部做官,为其作了一篇《义驴赋》。呜呼!此驴远远超过三国华歆叛孙投曹,西晋贾充叛曹魏投司马晋,南北朝禇习叛宋助齐,这些见利忘义,卖主求荣之徒。

徐太史诗:“义驴日下竞称奇,消得琅琊吏部诗。新主纵然刍秣好,不如故土乐忘饥。”

元生公,是我的曾祖父,我小时候曾经听父亲讲过曾祖父的一个故事:公曾经见一个西方来的客商,用一群驴、马驮运皮货。其中有一匹马脊背磨烂了,血肉模糊,卧在地上起不来,客商用鞭子打它,一连抽了几百下,马在地上挣扎,还是站不起来。公心生怜悯,对客商说:“这匹马看来已经不能驮运货物了,你何苦要鞭打它呢?”客商说:“不这样,难道要丢弃它吗?”公说:“爲什麽不卖掉?”客商说:“这马伤成这样,谁会要呢?”公问要多少钱,客商说:“当时我是花三十两银子买的,现在你给个半价就行了。”公如数付钱给他,客商另雇了一匹马驮运货物。当时人都笑话公太愚蠢,且说这匹马肯定站不起来了

。公试着牵马,马勉强支撑着起来,于是牵回家,调养一个多月,脊背完全长好了,健壮又听话,不惊蹶,公很满意。一天,骑马到亲友家赴宴,回来的时候,因为喝醉了没走几里路就在马背上睡着了。路经一个山坡,旁边就是悬崖,崎岖难走,马走到这里停下了,公还在睡。马大声嘶叫,公还是不醒。眼看太阳落山,马一直嘶叫不停,村民听到有马一直嘶叫,感到很奇怪,就去看,原来是公,急忙叫醒。公惊讶地说:“马如果冒险往前走,恐怕遭遇不测之祸了。马果然不辜负我呀!”后来马死了,公流泪将其埋葬。

徐太史诗曰:“伏枥谁怜缕喘存,俯鞍沉醉怯黄昏。青山埋骨频挥泪,何日驽骀再报恩。”

邠州一个安姓屠户,家中有母羊,带着羊羔。一天准备将母羊宰杀,刚绑到架子上,羊羔忽然向安某双膝跪地,双眼流泪。安某惊呆了,过了好一会,把刀扔在地上。去叫一小童过来,一块宰羊。回来一看,刀不见了,原来是被羊羔衔去,放在墙角下,然后趴在上面。安某怀疑刀被邻居偷去了,忽然转身把羊羔踢起来,见刀在羊羔肚子下面,顿时醒悟。当即解下母羊,送到寺庙里放生。自己则出家,拜在竺大师门下做了僧人,法名“守思”。

徐太史说:“霜钟一声,大众试静思。这个羊羔看见母亲被捆绑时,是何等心碎?向屠户下跪时,是何等愤怒?卧在刀上时,是何等胆战心惊?跟着母亲一块入寺时,何等欢喜?此羊羔乃是孝子,这个屠户也是决心可嘉,可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徐太史诗:杀机一动几时休,羔跪屠前枉泪流。转眼擘开生死路,何人刀下肯回头。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