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全文网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三十一)

发布时间:2024-08-25 02:19:47作者:地藏经全文网
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三十一)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自凭借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都无,色爱贪染不再产生,无心留于欲界,此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

贪欲漏习既已消除,离欲之心现生出来,对于一切戒律仪规,爱乐遵守随顺奉行,此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

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此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名大梵天。

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迫,虽非正修真三摩地,但在清净心中,一切诸漏不再发动,名为初禅。

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如是一类,名少光天。

光光相燃,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

吸持圆光,成就教体(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发生变化,使之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

阿难!此三胜流,一切忧悬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但在清净心中,初漏已得降伏,名为二禅。

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

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

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託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

阿难!此三胜流,具大随顺,身心安稳,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稳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

阿难!复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尽,但是觉得乐非常住,久必坏生,所以苦乐二心,俱时顿然舍离,身心变化粗重相灭,净福性生,如是一类,名福生天。

舍心圆融,胜解清净,福无遮中,得妙随顺,穷未来际,如是一类,名福爱天。

阿难!从这个天道中,还有二条歧路。

若于先心,无量净光,认为福德圆明,止于此处修证而住,如是一类,名广果天。

若于先心,双厌苦乐,精研舍心,相续不断,圆穷舍道,身心俱灭,心虑灰凝,经五百劫,此人既以生灭之心作为本因,不能发明不生灭性,初半劫能灭掉感觉,后半劫又生起感觉,如是一类,名无想天。

阿难!此四胜流,一切世间诸苦乐境所不能动,虽非无为真不动地,但彼有所得心,功用纯熟,名为四禅。

阿难!在此之中,又有五不还天,于下界中,九品习气俱时灭尽,苦乐双亡,在下界中,无可卜择居处,故而于其舍心,在上界众同分中,安立所居之处。

阿难!苦乐两者都灭,厌苦欣乐斗争之心,彼此不再交战,名无烦天。

如箭离弦,箭直前进,独头意识一直飞行,研交无地,如是一类,名无热天。

十方世界妙见圆澄(,物质实体有形状态消灭),更无尘象一切尘垢,名善见天。

精见现前,犹如陶铸器物,任运无碍,名善现天。

究竟研究,层层析破众多细微、极微、邻虚色子,穷尽色性有形尘质物理之性,入于无边际相(即是入于物性无形能态粘合心性本体精元动变之身),如是一类,名色究竟天。

阿难!这个五不还天,那些一切四禅四位天王,独有钦闻之份,不能亲自知见,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都是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粗人所不能见。

阿难!此十八天,独行心身,无有欲交,未能除尽色身形质牵挂连累,自此已还,名为色界。

其次,阿难!自从这个有顶色边际相之中,在他们的中间,又有二种歧路。

若于舍离有顶色边际相之心(,一念跃迁,回入智觉),发明智慧,慧光圆通,便得超出尘劳物质世界,成阿罗汉,入菩萨乘,如是一类,名为回心大阿罗汉。

若于舍离有顶色边际相之心,舍厌成就,觉知无形能态动变之身,也是障碍,于是渐渐消除这个障碍,趋入空界(这埋的“空界”,是指已经无有无形能态动变状态的境界。),如是一类,名为空无边处天。

一切可以感受觉知的障碍既然已经全部消除,无有所障碍者,亦无有能灭障碍者,其中唯留阿赖耶识,被末那识半分微细之念保全,如是一类,名为识无边处天。

空色既已双双消亡,识心都灭,十方寂然,想去任何地方,来来回回都无所往,如是一类,名为无所有处天。

识性不动,以灭尽定力,穷极研究,于识性种子无尽倾流中,爆发现行疯狂宣泻,这种疯狂式的发泄,极尽他的所有狂野之性,最后导致极细极微心念生灭之识相,好象存在好象又不存在,好象尽了好象又没有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天。(非想非非想天所讲的意义是:第八阿赖耶识之性,就是还有余漏的、还有极细极微生灭相的自性法身佛体,保持深定不动状态,用灭尽定力穷极研究,过去承受熏染、积存在八识田中的一切业识种子,现在爆发出来产生现行,不断向外汹涌澎湃,犹如天上人间,万马奔腾;风起云涌,雷电交加;浊浪排空,惊涛拍岸;四季替换,快于闪电;沧海桑田,瞬息万变;如同放映超级特快电影镜头一样,又象火山爆发一样,尽情发挥宣泻他的疯狂愤怒火性,直到山欲穷水欲尽之处,从而导致念识如存不存,若尽非尽,此时,还是没有破尽无明妄想,还有些些许许微细精密之相。这个境界简直不可思议,只是以比喻来形容一下而已。这个境界正是处在“山穷水尽疑无路”,若是此时能够翻转“颠倒之识相”,那就立即“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四种天,虽然穷研于空,但是不能彻底觉悟空理,从不还天修证而止,停留贪住其中任何一天境象,认为至此我已成就无上圣道,已经走到修行终极尽头,不用再继续前进了,如是一类,名为不回心的钝阿罗汉。

另外,阿难!若是从无想天诸外道天开始,一直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停留贪住其中任何一天境象,认为我已穷尽一切诸空,居于虚妄化城之内而不自觉,睡于泡影梦境之中而不自醒,迷于有漏之果,无闻空空之道,不自回归本心实相,竟管多行还是遗恨,一旦天界业报享尽,便又降落其他各道,继续承受生死轮转。

阿难!这些一切天上各各天人,则是凡夫业果酬答,酬答完尽之后,又入其他各道轮转生死。那些各层天王,就是一切菩萨游三摩提,一步一步逐渐攀登,不断向上增进,回向圣伦所修行的道路。

阿难!此四空天,身心灭尽,定性现前,无复具有业果报应物性质能身体尘劳诸色牵累,至此达到有漏众生最高境界,其中所住境地,名为无色界。这些所有一切,都是由于不能明白了悟妙觉湛明真心,积累颠倒妄想,妄想作业发生妄识,于不同心态层级妄想识相中,虚妄具有欲界、色界、无色界如是三界,中间虚妄随从七趣生死沉溺,在各趣中,各自随从各自本类,这个就是补特伽罗。(这个真觉妄识和合在一起的自性内心精元万有相态动变功势体性,这个诸道轮回的根本承担者,就叫补特伽罗。)

复次,阿难!此三界中,又有四种阿修罗类。若于鬼道,以护法心,乘借神通入于空中,此阿修罗从卵而生,被鬼趣所摄受。若于天中,降德贬坠,其所卜选居住之处,邻于日月,此阿修罗从胎而出,被人趣所摄受。有修罗王,执持世界,力洞无畏,能与梵王及天帝释四天争权,此阿修罗因变化有,被天趣所摄受。阿难!别有一分下劣修罗,生大海心,沉水穴口,旦游虚空,暮归水宿,此阿修罗因湿气有,被畜生趣摄受。

阿难!如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和天仙,诸天一直向下浸润到达阿修罗,如果精研发明七趣轮回情形,都是昏浊沉迷一切有为变化心相,补特伽罗妄想受生,妄想随业,随业轮转生死苦海,但是于妙觉圆明无作无为本体真心中,他们都是犹如空中所生幻花一般,元本无有能够抓著之物,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是幻有现相而已,更无任何根绪可得。

阿难

!这些所有一切众生,因为不能识知自己本明真心(,随顺妄想自性识态主动性的攀缘知见作用,引发带动缘起自性能态从动性地随缘虚伪应变),承受这些生死轮回,经历无量劫难,不得返回真实清净自性本心,都是由于随顺杀盗淫欲三业之故。反此三种业行,又则出生无杀盗淫。若有杀盗淫业,补特伽罗则堕鬼伦世界;若无杀盗淫业,补特伽罗则升天趣世界,如是有无业力相互倾倒(,形成自性内心精元阴阳能态相对转化功势体性),旋起诸道轮转生死循环虚妄性能。(如果灭掉妄想自性识态的主动性攀缘知见作用,那么缘起自性能态的从动性变化,也就随即消灭了,也就能达到圆成自性的天真自然本能本觉状态了。)若是能得妙发三摩提者,则心性独立明耀居常寂光(,自入自性精体真空基元光明之中,自入一真清净不生不灭涅槃寂静终极定态境界),则此妙光常寂涅槃寂静一唯绝对性的自性真心空明大觉之中,有无二无,无二亦灭,尚且无有不杀不偷不淫,为何还能随从杀盗淫三种事业而轮转生死呢?

阿难!‘不断三业,各各有私,因各各私,众私同分,非无定处。自妄发生,生妄无因,无可寻究。汝勖修行,欲得菩提,要除三惑。不尽三惑,纵得神通,皆是世间有为功用。习气不灭,落于魔道。虽欲除妄,倍加虚伪。如来说为可哀怜者。汝妄自造,非菩提咎。作是说者,名为正说。若他说者,即魔王说。’(解说:不断杀盗淫欲三种业行,各人各自具有私业发生,这些所有私业能够积累合成自有业力动能区域。再由各自私有业力动能区域,合成众有共聚业力动能区域。在世界原本就存在的不同生活环境中,于世界分化的各个局部动能区域的支配下,能够供给具有大同业性各属众生,划分与其业性相适应的某一生活地域;在某一生活地域中,于大同合成业力动能支配下,又有能够供给具有中等业性各种众生,划分与其业性相适应的某一生活地盘;在某一生活地盘中,于中等合成业力动能支配下,又有能够供给具有小异业性各个众生,划分与其业性相适应的某一生活地位。如是众私同分,在具有层级区位立体结构的业力网络之中,每个众生依据自己特殊业力动能性质各就各位,不是无有固定处所,而是实有各自归属地方。自诸妄想作功激发效能,发生业识种子因果相续惯性发展生死妄流,但是追求妄想产生根源,却是无有实在体性之因。你们勉力修行,若是希欲证得无上菩提,就要彻底断除三惑,若是不得尽除三惑,纵然得到神通力量,都是世间有为功用,业力习气若是不能加以灭除,最终也会落入魔道,虽然心欲除掉一切诸妄,但是自己逆道而行,所作所为错上加错,倍加虚伪,如来说是可哀怜者。诸道生死轮转,是你妄想自造,非是菩提过咎。作这种说法的,名为正确说法;若作其他说法,即是魔王之说。)”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