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全文网

【法眼看世间】佛法怎么看“无知即罪恶”?

发布时间:2023-09-19 02:18:11作者:地藏经全文网
【法眼看世间】佛法怎么看“无知即罪恶”?

佛法怎么看“无知即罪恶”?(资料图)

当佛法弘传时,我们醉心于其深刻的教理,或者奇迹的显现,但是西方也正以自己的方式回归着自己的内心,而苏格拉底,这个仅在柏拉图和色诺芬的文中有记载的伟大哲学家,也用自己的思考回答了这个世界。

苏格拉底,可以说是西方哲学早期最优代表性的人物了,他一生所做的事业中,最为瞩目的无疑就是教育,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他认为,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他说,在所有的事情上,凡受到尊敬和赞扬的人都是那些知识最广博的人,而受人谴责和轻视的人,都是那些最无知的人;最后,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对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使人身体强壮

也正是在不断地教育过程中,苏格拉底对于人生社会有了更多的思考,所以他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无知即罪恶。

1、西哲当中的“无知即罪恶”

“无知即罪恶”,是一句能够让大家感同身受的话,毕竟不知道天高地厚,会让人自大;不知道知识,会让人无法生活;不知道道德,会让人堕落。

但这样的解释,显然低估了苏格拉底的智慧,好歹他也是与孔子、佛陀并列的世界三大圣贤之一啊。

其实在很多年以后,有一个写睡前故事的作家把苏格拉底索要表达的思想,很好地表达出来,这个作家叫安徒生,他写的故事叫《皇帝的新衣》。

相信这个故事,不需要笔者再辛苦地码字重复了,如果实在不清楚的,建议百度一下,毕竟“知之为知之,不知百度知”嘛。

首先,童话故事很好地说明了我们原先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地方,皇帝假装能看见新衣服,本身就是一种无知,但这与有没有罪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所以当皇帝光着身子游街的时候,对不起,我是不是应该说皇帝穿着新衣服游街的时候?这时候,每个人都在赞叹皇帝的新衣服漂亮,终于有一个小女孩儿跳出来说皇帝没有穿衣服。

我相信大家一定觉得真的是……好尴尬呀?

其实不是,小女孩儿只是一个孩子,他能不能看到新衣本来就无足轻重,即使他说皇帝没有穿衣服,也只是作为一个不够聪明,需要继续学习的小孩子的典型,从而被父母、被老师再教育。

这就体现出了苏格拉底这句名言背后真正的含义:人人无知,有知的人就会被敌视。所谓读书越多越反动。反之,却不成立。而在明智开化的社会条件下,无知是无罪的,会被当成一个人的生存状态,因为这是一个人的自由选择。

我们为什么要有知识有文化?不只是为了建设这个魅力的祖国,也不是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是为了社会有更多的容纳性和包容性,给了别人出路,也给了自己一个选择。

2、佛法中的“无知即罪恶”

无独有偶,不出意外地笔者也要放出佛经当中的一个故事了。

一个国家每年会下一种雨,被这种雨淋了之后,人就会变得疯疯癫癫的,可是在一次下雨的过程中,国王就住得很好,像他这样的人是不会被淋湿的。所以,在这场雨后,这个国家的所有人都变成了疯子,脱光了衣服,而宫殿里的侍者也因为淋雨而脱光了衣服手舞足蹈。这时候大家看见了没有淋雨而神志正常的国王。

我们作为上帝视角这种充满自豪感的位置,才会觉得国王是正常的,但是已经疯癫的国民们却认为国王疯了,竟然穿着衣服……

佛经的故事有其寓意,但是也在不经意间与苏格拉底的这句“无知即罪恶”扯上了一些关系。

那么佛教是怎么看待这句话的呢?

其实佛教是关注人的内心世界的。

毕竟我们心里状况正常了,才会笑对他人嘛。在我们的内心,有着很多的“种子”,是过去我们做的一些事情的记忆体哦,所以不要问我种子有多少,因为即使手牵手数一颗两颗三颗排成线,足够绕地球无数圈。

这些种子成就了我们当下的生活状况,过去残忍的今生多病,处事暴躁的没有朋友,胡吃海塞的肥胖成疾。讲真,对胖子们的恶意,不是这个世界给的,是你自己给的。

所以这无数的种子当中有一颗,大概就是讲自律的种子吧。

不过提到这颗自律种子,就肯定涉及到了戒律的问题。

佛教可不讲“不知者无罪”这一套。毕竟鼻子犯了罪,不是因为你身上的香水味,难道是我有鼻炎不成?

佛教认为,你修行出现问题,埋头念佛却念傻了,是因为没有好好地去学习念佛法门的教理,你持戒不清静,是因为你没有好好学习戒律的细则。因此,所有佛法、戒律所犯的错误之前,还要多加一条“不学无知罪”。

不学习才犯错,所以不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罪。

佛法并没有将“无知即罪恶”扩大到社会性,却将这种思维深化到了每一个人的生命。因为我们有共业成就世界的圆满或是残缺,而这一切的共业无非就是善恶,要明白这个道理的前提就是学习佛法。

佛法怎么看“无知即罪恶”?(资料图)

3、“无知即罪恶”的对治

即是不学习佛法会带来这么大的麻烦,那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别急别急。学习本身就是一件长久的事情,如果急躁地以为通过一两次谈话、看书就无坚不摧,那才有问题呢。

所以首先就要调整好心态,佛教有一句话叫做:勇猛心易得,长远心难得。

就是说我们这种末法时代的人,一天到晚这样学那要学的,可真实学起来了,却又坚持不下去。

只有把心态调整好了,才能够继续走下去。

有了好的心态,就要做到这四个步骤:四法行——即亲近善士、正闻熏习、如理作意(如理思维)、法随法行。

学佛,先要亲近善知识。亲近善知识可以得到的好处有三点:其一,得法流甘露滋养慧身;其二,有形无形之摄护,不堕落邪险;其三,指示道涂之曲折险易,无迂回迟缓,不入疑怖之林,稳速抵家。

善知识最基本的标准就是调伏和悲深。对自己依止的上师必须得有信心,平时要多多观察善知识的功德,对自己上师生起恭敬心和信心,不要一天到晚觉得我比师父聪明,我比师父反应快,我比师父有钱,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从善知识那里学习到最根本的有关生命解脱的佛法。

当然,有了善知识,就得听善知识讲说正法。听闻正法的好处是:由闻知诸法,有闻遮诸恶,由闻断无义,由闻得涅盘。

只有听闻佛法了才会知道世间的真相,否则连遇到事就说是“空”的,可是自己根本不知道“空”为何意。所以在善知识那里,不要总去唠叨一下家事,也不要总去诉说烦恼,要学会倾听,善知识是怎么告诉你解脱烦恼的。

听闻善法之后,就要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它,并在生活中实践。在生活中做到闻思修相结合。

然后在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件事情,能够用佛法去解释,所有的烦恼也可以用佛法去解决,这就是修学的佛法的目的了。

4、对治“无知”的目的

就像很多人说的,西哲将“无知”扩展为社会性,我们为了自己的自由,所以要多读书、读好书,可是佛法只是将“无知”作为人内心的缺陷,那么是否无知就只是自己的事,为什恶魔要去学佛法呢?

讲真,这种观点实在有些过激了。

就像之前所说,我们都有一个种子存在于内心最深刻的地方,待到因缘和合的时候,所有的一切都会现行。

善因会生出可爱的果,不善因会长出不可爱的果。

如果不去学习佛法,不去学习如何对治自己的贪嗔痴,那么自己就会一直这么沉沦下去,沉沦在轮回当中。

你可千万不要以为每次轮回都是以此冒险,以为每次生命都有一道美丽的风景。

轮回的生命不是盒子里的巧克力糖,即是不知道下一粒什么味道,但好歹是喜欢的味道,轮回是刀山火海,因为你不知道那一个刀刃将会从哪个刁钻的角度伤害你。

并且,佛教所认知的世界,是由共业组成的。有战争在伊拉克,并不代表与生活在中国的自己毫无关系,因为自己有机缘生活在同一个世间,看到这种种残忍的死亡与斗争,是因为过去世的业力啊,一定是自己曾经造作过同样的恶业才会生在这样一个斗争的世间。

所以佛教虽然没有直接讲世界,但是每个人的内心都在塑造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需要等着我们自己去庄严。此时,长久而深刻的学习,就显得异常重要了。

苏格拉底的这句名言,在具有强烈思维意识下的西方国家,有着其特定的督促作用,但是回归到东方哲学的道德基础,我们应该看到,每一种“无知”下的罪恶的承受者,都是自己。因为要改善一个社会,首先就要改变自己,只有自己得到的内心变得强大、有智,才可能将生命的质量提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