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全文网

第七节 千僧斋罗汉应供

发布时间:2022-11-23 09:40:21作者:地藏经全文网

  第七节 千僧斋罗汉应供

  煮云法师著

  山中自古就有如此的传说:“凡是有斋主檀越来山,供众千僧大斋,必定有一位罗汉降临应供的。”不过罗汉来应供,大多是现比丘相,混杂在大众僧人之中,凡眼不能识得罢了。民国十七年春天,有一位大心居士是江西彭大融先生,来山进香。他知道未成佛道要先结人缘,更知道在三宝门中要广种福田。所以他诚恳的发出无上菩提道心,打一堂千僧大斋,广结众僧缘。真是人有诚心,佛有感应,居然亲遇罗汉,授他一尊古铜佛像,事后遍寻不见,所以他为感佛恩,撰一长文联语,悬于大圆通殿以志感念。今将联语及跋文抄录于后:

\

  “航海朝普陀,遍值斋供千僧,蒙老比丘,施我古铜圣像,想是应真阿罗汉;梯山礼大士,喜游驰两名刹,趋梵音洞,看他妙相分形,露出趺坐紫金身。民国戊辰仲春月,奉皖省迎江寺竺老师尊之约,来斯进香,兼酬斋僧之愿。饭僧后,念佛到大圆通殿,大融在门首,迎接诸僧。忽一老比丘交我古铜圣像一尊,仰目视人,不见踪影,想系阿罗汉现身示法也。特撰联语悬于殿首,以志纪念,且供诸来客,发信愿心,一诚有感云。江西吉安县皈依三宝弟子彭大融虔诚敬撰。”

  写到这里,有人提议,要笔者将千僧斋的仪式说一说,使没有到过内地的台省佛门中四众弟子,多增一点见闻。可惜我的言钝笔拙,也只有稍为说几句以应某大德的心愿。谈到设斋供僧的来由,是始于佛世时目连尊者,为欲救拔他的母亲脱离饿鬼饥渴火烧之苦,于七月十五日设斋供养诸大菩萨、贤圣僧,以此功德,回向其母脱苦生天。后来各方的檀信居士们为了要超度先亡,或者植福延生,就到名山古刹的大丛林里,打斋供养清净福田僧。不过斋供的名称也有各种不同,在本省有什么“红斋”和“香斋”的分别,在内地也有什么腐斋(即豆腐斋)、平斋、上堂斋、千僧斋等种种不同。不过在普通腐斋、平斋和如意斋,没有什么重要。如果打到上堂大斋的话,就得要请本寺和尚(住持)上堂说法。在普陀山大香会期间(从正月初一到二月十九日)差不多每天都有几堂上堂大斋。这是极普通的事。上堂斋的仪式简单的如这次大仙寺传戒期中所见的差不多。现在所要谈的是千僧斋。

  一个大香会期中,都有几次千僧斋的。打千僧斋,小庵是不举行的,就是三大丛林之一的佛顶山也还不方便,唯有前后寺才能举行。因为前后寺的地方大,执事全,如果有一千个和尚来应供(有时多至六千人),必定要有煮饭的千僧大锅,不然粥少僧多很是麻烦。打千僧斋通告的牌子,在三天之前,就要挂在前寺大门外,昭示全山僧众,届时来寺应供。千僧斋的仪式相当隆重,和尚上堂说法和斋主请法的那一幕,如皇帝上朝一样的隆重庄严。请僧说法的这种敬师尊道的礼节,人见之莫不叹为稀有。先由客堂纠察师傅集合大众师至法堂,知客僧引导打斋的施主随至说法堂站立,由维那师鸣磬说:“钟鼓齐鸣往方丈迎请和尚!”到了方丈室,斋主执香,由知客师引至和尚前礼毕,和尚登座。斋主上香顶礼后,由知客师拈香礼拜,长跪合掌,代表斋主白词,迎请和尚。大意是:“仰白和尚!大慈忍听,今有某省某县某某信士,来山进香,为植福延生事,敬设千僧大斋一堂,供养两序诸师,恭请和尚,上堂说法,普利人天。惟愿和尚慈悲,默然允许。下情无任,恳祷之至!”维那师呼:“末后先行。”丈室里大钟大鼓一齐敲,这时全班执事随行,最前边有两面长幡大旗导路,跟着两序大众。和尚前面有两只提炉,有传炉的侍者。和尚身边有四个侍者,一人执说法的柱杖,一人执拂麈,一人捧钵,一人捧具。和尚身穿黄海青(大袍),披大红祖衣,挂大念佛珠,严肃威仪,步至法堂。维那师鸣磬一下,停止钟鼓,和尚礼佛升座。大众唱“香赞”毕,这时有香灯师拈香展大具顶礼三拜,上去接侍者手中柱杖,四个侍者一齐下来,展具拜三拜。维那师呼:“梵音龙象众,当观第一义。”和尚接过柱杖震地一下,开始说法,斋主跪听。说法毕,维那师又呼:“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呼毕,和尚下坐,斋主谢法。维那师说:“钟鼓齐鸣,送和尚回丈室。”然后佛前上供,和尚过斋堂应供,斋主拜斋。饭毕结斋后念佛,由和尚领班,斋主随和尚后,千僧齐集,在大殿前丹墀里绕佛。这时前后寺的知众师、知客师、纠察师,全部出马,各执各人应执的警策僧值的香板,四边站定;又有好些巡照师各人手执藤条,往来巡查照看,看大众师有无举动轻乖,交头接耳,有犯威仪。知众、知客、纠察师等,如大队长一样的指挥部下。巡照师执藤条维持秩序,如警察一样的负责。看样子真是如临大敌,莫不为之心惊胆惧,千余人整整齐齐的在那里一心不乱的念佛。绕佛毕,和尚进大殿向外站立,斋主跪在和尚前面合掌迎接众师进来。大殿门口有人结缘散嚫,简单仪式如此。这虽不是正题,可是也不无有一点小补。老参上座们,固然不屑看这些家常便饭的话,可是一班初发心的菩萨,还是未见未闻,见此也可以作一参考。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