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别说
发布时间:2022-05-20 19:07:31作者:地藏经全文网以后谈佛法,要避免一个心理,那就是尽量用现代语言去解释佛法。为什么呢?学佛的工夫在于静观,听法需要静观,说法也需要静观。只要彼此间都在静静地观照,文字中的精义是可以意会的,但却未必能够言诠。所以不要刻意地去追求表达的通俗化,保持静观的状态更重要。保持静观的状态,不要理会别人的插话。
《心经》是般若部的精华。般若部判在五时第四时,是教导菩萨法的。因此,《心经》一开始就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蜜多时,照见——”。
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菩萨行深般若波蜜多时,必然会涉及到两件事,一是行菩萨道,二是于四摄六度中“云何降伏其心”。
因此,《心经》中“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一句是总相。是声闻菩萨“应住”以及“降伏自心”的必修课程。这句是《心经》的总纲。后面的经文,是摄理观入于事行,也就是在实践中如何“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比如:“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一句,就是如何于五蕴身心中修行般若理观。“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一句,就是如何用般若理观净六根、对六尘而不染,于根尘识妙用中得解脱。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老死,亦无老死尽”一句,是如何于缘觉十二因缘法中破立自在。
菩萨度化凡情,必然契理契机,立一切法,用一切法,“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明色,乃至生缘老死”,是菩萨如法安立十二因缘(立法自在)。“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是菩萨行深般若,于建立万法中,如法荡尽法执(破法自在)。破立之中,尽显菩萨慈悲智慧。立一切法方便接众,是“慈悲”;破一切执,自离法爱,是“智慧”。
“无苦集灭道”一句,是菩萨如何于声闻四谛法中破立自在。苦集灭道,是声闻法,遇声闻根性,必以声闻法而度之。故而需要建立声闻法以化他。“无苦集灭道”是自离法爱的自行观照工夫。
“无智亦无得”一句,是于菩萨日常运用的智德断德中,自离法爱的工夫。智德是菩萨智慧,断德是菩萨解脱;菩萨要上求下化,终日离不开智断二法。可以说是终日运用,不可暂离。但是“无智亦无得”呢,也就是要求在终日运用中,不能沾染的观照工夫。
《心经》从“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开始,是结论部分。从如来因(菩萨)、如来果(三世诸佛)两个端点来说,依般若波罗蜜多,行深般若是过现未来诸佛成就的必经之路。
要知道。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这位菩萨化他度人时叫观世音。以佛法自受用时,就叫观自在。因此,佛法有两个层面,一个是自受用,一个是他受用。《心经》里,称观自在菩萨。可见,是从佛法的自受用角度来说的。
既是菩萨行深般若,那必然也会方便说法啦。说什么法呢?一会儿说声闻法,一会儿说缘觉法,一会儿说菩萨法,一会儿也可以说世间法。观自在菩萨嘛,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啊。所以,会说很多很多法的。那么,既然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自己该怎么内观,才可以得大自在,不为所说各种法所影响呢?那就是要行深般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