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全文网

西天第一代祖师

发布时间:2022-08-25 09:12:32作者:地藏经全文网

  “西天第一代祖师”是谁?

  敦煌莫高窟220窟西壁龛内北侧迦叶像(初唐)

  摩诃迦叶(“叶”字音“摄”),因梵文中“摩诃”解作“大”,故又名“大迦叶”又作迦叶波、迦摄波。意为饮光。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有“头陀第一”、“上行第一”等称号。中国禅宗把摩诃迦叶列为“西天第一代祖师”。

  陕西子长北钟山石窟大窟迦叶像

  (一)精通一切知识

  摩诃迦叶波,汉译饮光,谓古仙人身光炎涌,能映余光,故名。《法华文句》云:此翻大龟氏,其先代学道,灵龟负仙图而应,故名。迦叶系姓氏,佛弟子中姓迦叶的人很多,如十力迦叶,三迦叶兄弟等,以其年长,故称为大。摩诃迦叶波,名毕钵罗,父母祷毕钵罗树而生,故名。出生于摩竭陀国王舍城郊摩诃娑罗陀村,婆罗门种姓家庭中,父名居拘庐陀竭波,是摩竭陀国著名富豪。八岁起,依婆罗门教规定,从师学习祭祀、书画、算术、文学、五明、四吠陀、音乐歌舞、天文、气象等知识。由于他聪明过人,所学知识,莫不精通。迦叶幼时与常儿不同,喜离群独居,厌恶情欲。

  (二)离欲的夫妻

\

  迦叶青年时代,父母要为他娶妻,他手指著一个黄金铸造的美女艺术品说:你们一定要给我娶亲,请找一个和这金像一样的美女,否则,我立志终身不娶。他的父母派人拿著金像到处寻访美女,从王舍城到北方毗舍离城。在毗舍离城郊外迦罗毗迦村一位婆罗门富豪名叫迦毗罗,生有一女名妙贤,长得和这金像美女一模一样。来人即将迦叶的情况详细告诉迦毗罗。迦毗罗一听十分满意,当下便应了这门亲事。成亲以后,新娘整天愁眉哭脸,闷闷不乐。经迦叶再三盘问,妙贤终于吐露了真情:我本来厌恶五欲,希望净修梵行,我父被你家财富诱惑,把我嫁给你,多年的愿望,将毁于一旦。迦叶一听大喜,原来我俩是同志,我也是厌恶爱欲,乐修净行。就这样好了,我俩分床,作名义上夫妻如何?妙贤自然十分高兴。迦叶父母听说新婚夫妻分床不吉利,就叫拆了一张床。于是二人轮流睡眠,一人初夜中夜睡眠,一人在室内经行或坐禅。他俩就这样一起生活了十二年,传为人间的佳话。

  在迦叶三十多岁时,双亲先后辞世,就与妙贤商量出家,迦叶说:我先去求师访道,待访到明师后,立即回来接你。妙贤听了,自然感谢迦叶对自己的关怀。于是迦叶就出家访师,诸师所说,都不能使他满意。当时佛陀在竹林精舍说法,迦叶住在王舍城北门外,常到竹林精舍来听法。一天佛在王舍城北门一棵大树下静坐,迦叶看到佛陀肃静威严的相好,合十顶礼,要求佛陀接受他的皈依。佛陀即为他剃度,并讲说四谛、十二因缘等法。在剃度后第八天,迦叶即证得阿罗汉果。迦叶证果后,即派人将妙贤接来参加比丘尼僧团,由于妙贤厉行修持,勇猛精进,很快证得阿罗汉果。佛陀称赞她说:在比丘尼中,没有谁能比妙贤更通宿命的。

  (三)头陀第一

  大迦叶出家后,安心修习头陀苦行。他不愿过竹林精舍或祇园精舍的僧团生活。他喜欢的是露天静坐,冢间观尸,树下补衣。他认为尸臭和白骨,对修无常、苦、空、无我、不净观等,大有益处。迦叶一派的人,认为修头陀行要做到以下十点:(一)选择空闲处生活,(二)过托钵生活,(三)要常居一处,(四)要日中一食,(五)要乞食不择贫富,(六)要守三衣钵具,(七)要常坐树下思维,(八)要常在露地静坐,(九)要穿著粪扫衣,(十)要住于坟墓之处。

  舍利弗、目犍连曾劝他发菩提心,从事宏法利生的布教活动。他拒绝说:我只能树立艰苦修行的榜样,让来者对少欲知足的苦行能尊重和实践。一次佛在鹿母讲堂为众说法,迦叶身穿粪扫衣,蓬发垢面,蹒跚走来。佛陀劝他:迦叶,你年纪老了,不要继续苦行,脱下粪扫衣,换上整洁轻软的衣,不要过于疲劳。迦叶拒绝说:我以头陀行为乐事,不为衣愁、不为食忧,没有人间的得失,我的内心感到清净解脱的喜悦。佛陀听了迦叶的话,意味深长地说:将来我的正法,不是毁于天魔外道,而是毁于僧团的腐化与堕落。若要正法久住,僧团巩固,一定要像迦叶那样过严肃的生活。迦叶,我不勉强你,你就走自己要走的路吧。

  修头陀行的迦叶,乞食的时候,总是远避富豪而选择贫穷之家。王舍城里有一个很贫穷的老婆婆,无亲无靠,身患重病,睡在小巷的尘埃中等死。富人家的淘米水流在她的身旁,就赶快用瓦片接住,用来充饥。迦叶同情这位老婆婆,走到她的面前,向她行乞。老婆婆即将瓦片上的淘米水供养迦叶,迦叶接过来一饮而尽。老婆婆由于供养淘米水的功德,不久死后,往生忉利天宫,做个美丽的天女。为了感谢迦叶的恩德,还下降人间,将天华散在迦叶的身上。

  由于迦叶在修持上过得硬,深受佛陀的器重。如佛到舍卫国时,即将王舍城化区交给迦叶负责。一次群众对旷野城的僧团有些反映,佛陀令迦叶前去视察。迦叶著衣持钵到旷野城行乞,所有人家都把门关起来。过去这里佛教很兴盛,现在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就去找过去认识的信徒了解情况。信徒说:自从佛陀走后,这里的比丘为了个人的安乐,建筑许多僧房,挨门挨户叫信众捐助木料、砖瓦、绳索、运输等。群众实在负担不了,因此见了比丘就关门。迦叶听到这一情况,心中万分悲痛,立即赶到王舍城向佛汇报。佛立即到旷野城。召集这里所有比丘说:我们出家应将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人民,才能受到人们的尊敬。弘法才能有人听。现在有些人为了个人的安乐,建筑僧房,加重人民的负担,使人民对比丘产生厌恶的情绪,这很不好。今后除有计划地为僧团造共修的精舍之外,一律不得为自己造僧房而向群众募捐。集体共修的精舍也不能搞得过多,多了除增加人民负担,遭到人民的反对外,在佛教内部将导致门户林立,各自为政的局面,也是弊大于利。佛陀处理好这一事件后。离开旷野城,留大迦叶在这里高树法幢。

  (四)拈花微笑

  根据《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说,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为了要令一切众生得大利益,请佛说法,并把一朵金色的波罗花献给佛。这时佛答应了大梵天王的请求,高升法座,却一句话不说,手里只是持著波罗花朝大家看看。在座的人都不理解,唯有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佛很高兴地当众宣布:“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咐嘱摩诃迦叶”。同时还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这就是禅宗说的“衣钵真传”的故事,中国禅宗把摩诃迦叶列为“西天第一代祖师”。

  佛在拘尸那涅槃时,大迦叶率领五百比丘在北方铎叉那耆国教化。得知佛入灭的消息,星夜带领弟子们赶到拘尸那城。看到佛的遗体,大家都很悲伤。唯有六群比丘之一跋难陀说:你们何必为此伤心?佛在世时,嘴巴整天啰嗦不停,说我们这也不对,那也不好。现在他死了,我们可以自由了,今后没有人能管束我了。迦叶听了这话心里很著急,认为当务之急,应把佛生前说的法和律整理出来,使僧团能有遵循的准则。他怀著沉重的心情,把佛的遗体火化之后,就主持三藏圣典的结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