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全文网

寺院里撞钟打鼓的真正含义

发布时间:2024-12-18 02:21:30作者:地藏经全文网

自古以来,“晨钟暮鼓”一直是大众对寺院的基本印象,钟鼓似乎已经和寺院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历代文人墨客,更是钟情于此,为“晨钟暮鼓”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然而,僧人耳中的钟声却不像诗人听来那样有诗情画意。寺院中钟楼上的大钟有专人负责,称为“钟头"。在《敕修百丈清规法器章》中,对如何撞钟都有具体的规定

。声声钟鸣,是通知僧众齐集僧堂、斋堂,还是警钟、肃众、进行佛事活动,这只有寺院中的僧人才分辨得清。

  钟分大钟、殿钟、僧堂钟三种,大钟是悬挂在钟楼里的钟,用来号令全寺各堂口。最有名的大钟,无疑是苏州寒山寺的大钟。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一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流传千古,以至于,直到今天仍有不少日本僧人在每年岁末元旦时前往寒山寺,聆听钟声。

  大钟悬在钟楼内,钟楼建在佛殿的东面。唐代长安菩提寺的东面正巧临近宰相李林甫的住宅,为了避免撞钟声影响宰相住宅的安宁,只得将钟楼移到佛殿的西面。从这点可看出权臣势力之大,连佛门和尚也奈何不得,只好置传统的寺院制度而不顾了。

  殿钟置于佛殿中,平常住持早晚行香时叩击七下。僧堂钟则放在禅堂、斋堂、讲堂、法堂内,集众时击之,住持随众人入堂时鸣七下;斋饭下堂、放参、旦望巡堂、吃茶下堂时各三下;堂前念佛时,念一声轻击一下,有领众齐声的作用。

  鼓虽然不像钟那样气派、壮观、美感和富有传奇色彩,但鼓的应用比钟更频繁。方丈上堂、小参、普说、入室,茶、斋之时、普请、换更均需击鼓。

  据《敕修百丈清规法器章》记载,击鼓有很多名堂:方丈上堂时击鼓三通,小参则击鼓一通,普说击鼓五下,入室击鼓三下,都应当缓击。报用茶的茶鼓长击一通,报用斋的斋鼓击三通,通知出坡的普请鼓长击一通,报时辰的更鼓早晚平击三通。

  关于寺院的鼓还有些趣闻:据宋代朱弁《曲洧旧闻》所载:龙福寺门外有竹林两亩,有鼠喜食其笋,寺僧在笋刚生出时置鼓,昼夜鸣之,谓之“惊鼠鼓”。唐代河南中岳嵩阳寺僧一行,因受到寺院撞击钟鼓声的启发,将钟鼓雏型化后装置到水运铜制浑天仪上,成为自动报时的仪器。

  当然,钟鼓作为寺院里佛教的法器,自然是有其宗教意义的。

  “晨钟暮鼓”,除了在举行法事时营造仪式感之外,更重要的还是以钟鼓特殊的声音,来唤醒尘世中迷途之人,使人迷途知返、早登觉岸。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