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全文网

南北朝造像艺术让中国佛像艺术发展进入第一个繁盛期

发布时间:2024-07-24 02:22:00作者:地藏经全文网
南北朝造像艺术让中国佛像艺术发展进入第一个繁盛期

通过对南北朝造像的细致观察,不难发现南北朝佛教造像袈裟衣纹的两大特点:一种衣纹呈U字形均匀的分布在胸前或通体袈裟呈U字形分布;另一种衣纹非常轻薄,几乎完全透明,仅在领口、袖口及脚腕处方能看出。另外,南北朝造像多饰有大背光和圆形头光,头光多喜用莲瓣纹或火焰纹作为装饰。艺术家们在仿造时,不仅保留了南北朝时期佛造像衣纹背光等特点,更传承了笈多艺术风格的韵律。

5世纪 佛陀立像 印度国立博物馆藏

民国仿东魏一佛二菩萨石雕立像,通高48厘米,中央主尊为释迦牟尼佛像,跣足站立,头饰螺发,高发髻,面庞圆润,宽额广颐,双目低垂,身披通肩袈裟,袈裟自双肩而下,自然垂于两侧脚踝处。胸前均匀分布着U字型衣纹。右手无畏印,左手与愿印。佛像头后有雕刻着莲瓣纹的圆形头光

。左右两侧的菩萨像均恭敬立于释迦牟尼佛的两侧,束发,头戴高发冠,身着菩萨装,衣纹简洁,右侧菩萨像在胸前双手合十,左侧菩萨像一手于胸前握宝珠,另一手捏串珠。整件石雕立像虽为民国后仿,但依然能体现出南北朝造像的艺术风格。

甘肃临夏炳灵寺石窟第169窟释迦牟尼佛

民国仿北周释迦牟尼佛造像碑,碑通高29厘米,佛像跏趺端坐,面庞俊秀,肉髻平缓,双目微睁,面带笑意。内着僧祇支,外披通肩袈裟,袈裟的衣纹刻划清晰流畅,一脚裹在袈裟内,另一脚外露,造像双手残缺。

敦煌莫高窟第259窟佛像

像后是舟形火焰纹大背光,头后饰有头光。碑下部刻划两只瑞兽。笈多造像经典的艺术形式是在犍陀罗造像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更成熟的一种造像样式,笈多艺术伴随着佛教的传播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中国的佛像艺术,比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影响更为深远。

五世纪初叶 释迦牟尼佛说法像 萨尔那特博物馆藏

中国的南北朝正逢印度笈多艺术的鼎盛时期,同时南北朝也是中国佛教艺术趋于繁盛的时期。往返在丝绸之路上的中印僧人、工匠、商旅们将笈多时期最经典、最具有艺术特色的马图拉与萨尔那特造像艺术形式带到中国,同时也把笈多造像中冥想、深沉的艺术气韵带到中国。中国的艺术家们在模仿笈多艺术的同时,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完美地创造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轻盈飘逸、沉静内省的南北朝造像艺术形式,从而迎来了中国佛像艺术发展的第一个繁盛期。

新疆克孜尔石窟第175窟比丘画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