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全文网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六章 诸恶 110

发布时间:2024-10-02 02:21:04作者:地藏经全文网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六章 诸恶 110

分析

井有井神,灶有灶神,跨越水井和灶台是极不恭敬的行为。现代人都学唯物主义,多数人否认神灵的存在,所以,更加不尊敬天地神灵,甚至认为人可以主宰一切,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是十分可悲的。井里有泉神,名字叫做观。因为水是人和动物生活的必需品,对于供应我们清水的地方我们应当恭敬。现代社会人们经过改造,大多数人都用上了自来水,只有一些农村的地方才有水井出现。尽管如此,对走水管道的竖井,人们使用的上下水都应当好好保护。尤其是水源地,更应当尽心保护,使其不受任何污染,这对保证人民身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实中有许多地方只注重经济效益,不注重保护环境,结果经济发展了,环境却被污染,有的地方由于水污染,许多群众患上了不治之症,这用生命换来的教训,不能不引起后来者的注意。

灶中有太乙火神,姓张名卓,字子郭。负责掌管一家人命运的好坏,专门察查一家人的善恶长短,定期向天帝汇报。现代人多使用煤气灶,虽无过去的大灶台,也不可以随意跨越,善人会随时保持灶台卫生,虔诚祭祀。

事例一

明朝嘉靖年间,江西有位俞公,名都,字良臣。他少年时便多才博学,十八岁就中了秀才,而且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按常理推测,俞公从小就资质过人,前途必然光明美好。

到了壮年时,因家中清贫,他就在私塾教授学生。教书之余,和十几个同学共同结文昌社,按《文昌帝君阴骘文》行善积德,大家一起惜字、放生、戒淫杀、戒口过,这样做了许多年。

俞公壮年时,家中灾祸接踵而至。他曾前后考试七次,都名落孙山。生了五个儿子,四个因病夭折

。第三个儿子很聪明,左脚底长有两颗痣,夫妻俩对这唯一的儿子如掌上明珠般疼爱有加。可惜,这孩子八岁时在外玩耍忽然失踪,从此不知去向。俞公生了四个女儿,也只剩一个。

这样的家庭悲剧,导致妻子因极度思念儿女而哭瞎了双眼。年过四十之后,每年腊月三十祭灶神时,他都亲自撰写一篇疏文,祷告灶神,求他向天帝传达。这样做了几年,也毫无感应。

俞公四十七岁时的大年三十,这位不得志的文人家中显得格外冷清。按传统,旧历除夕家家户户过大年,充满了节日喜庆的气氛,然而,俞公家中却只有他及双目失明的妻子和一个女儿,在昏暗的屋内相对呆坐。看到别人全家团圆美满而自家却这般凄凉,不免触景伤情,心中十分忧伤。

一家三口正凄凉相吊时,忽然听到一阵敲门声。俞公拿着蜡烛去开门,看见来人身穿黑衣、顶结方巾、须发半苍白。此人作揖后坐了下来,说道:“我姓张,从远道而来,因为听到你家中的哀叹声而特地前来安慰。”

俞公觉得此人气质不凡,就对他格外恭敬,两人便交谈起来。俞公说:“我这一生读书、积德行善,可是如今不仅功名无成,还落得妻子不全。俞公还把每年除夕所写的疏文念给张公听。

张公说:“你的家事我早就知道了。你的问题是意恶太重,专在外表上求虚名,而且疏文之中充满了怨天尤人的语气,对天帝多有亵渎,恐怕惩罚还不止如此!”

俞公大吃一惊地说:“我听说冥冥之中哪怕是丝毫善行,上天也必定记录在案。我这三十年来发誓行善,对文昌社的规条一直遵守奉行,难道这一切用一个‘专务虚名’就能全盘否定吗?”

见他仍看不到自己的过失,张公就针锋相对、直接揭露他内心的毛病,针对他承诺的惜字、放生等一一对证。

张公接下来又说:

“你连年所焚的疏文,都已原原本本地汇报到天上,上帝特意派遣日游使者观察你的善恶,可是多年以来,你没有一件真实的善行可记。”

俞公又惊又怕、全身颤抖,跪在地上流泪说:“您既然知道冥冥之中的事,必定是神仙,求您救度我!”

张公看他可以教化,就指点他改过的方法。

知道来者是灶神后,俞公虔诚地烧香、磕头,表示感谢。第二天是大年初一,在除旧迎新的日子里,他想重新做人,于是向天地礼拜、祈祷,发誓:一定要改正过去种种过失,切实地行持各种善行。而且,他把号改为“净意道人”,以表示要遣除种种邪念的决心。

俞公最初行持时,内心杂念纷飞,不是怀疑就是懒惰。

他在家中供奉的观音菩萨像前,不断地磕头,磕得头都出血了,又诚敬地发下誓愿:今后一定善念真纯,善力精进,倘若还宽恕自己,就永堕地狱。他在每天清晨,虔诚念诵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名号一百声,以祈求菩萨冥冥中加持。

他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个行为、每动一个念头,都好像鬼神在旁监视着他,不敢有丝毫自欺、放逸。凡是一切有益于人的事,不管事情大小、有没有空闲、别人知不知道、力量够不够,他就认定一个“善”字,凡是善法他都欢喜地行持,想方设法做好为止。

在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俞公记下一个月的所作所言,在灶神前写成疏文,向灶神报告。

三年后的万历二年,俞公五十岁时,国家举行会试。考试结束后,担任主考官的宰相张居正(张居正,是明朝大政治家,湖北江陵人,人称张江陵),想在同乡当中为孩子选一位品学兼优的老师。这时,人们都交口推荐俞公。

于是,俞公带着全家从江西乡下进了京城,做了宰相公子的老师,

张居正尊敬俞公的道德,便替他报名入了国子监。又过了两年,俞公乡试中举,第二年又中了进士。

有一天,俞公去见内监杨公,主人叫五个孩子出来礼拜客人。这些孩子都是杨公为了老年有个依靠,而从各地找来的养子。

其中有个十六岁的孩子,俞公觉得特别面熟,经过询问原来就是他丢失的孩子。

闻此读他的夫人竟然双眼复明。于是全家团聚,重享天伦之乐。

俞公当时悲喜交集,他因此认识到唯有行善最有意义,从此便不愿做官了,于是辞别张宰相准备返乡。张宰相敬重他的道义,临别时便以厚礼相赠。俞公返乡后,比以往更努力地行善。他的儿子成家后连生七子,个个学业出众,承继书香门第。

俞公亲自写下了值遇灶神以及实行改过的事迹,以此训导子孙。他晚年时生活安乐,健康长寿,一直活到八十八岁。

人们都认为这是由于真实行善而挽回天意的结果。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