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帝师,从两度隐居山野到三次入朝的爆红之路
发布时间:2023-10-15 02:17:35作者:地藏经全文网世事沧桑,曾经名望如日中天的名僧,很可能就湮没在历史的滚滚红尘中。
历史上以佛教意识形态来参与治国的皇帝,都有赖于一位高僧大德来参政议政。比如在北齐、北周和隋朝的“三朝帝师”昙延法师,虽然现在几乎藉藉无名,但在当年那可是朝野皆知的偶像级国师。
在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以昙延法师事迹为主题的壁画就有三组。
隋文帝请昙延法师祈雨隐居研究解脱的要点
不同于鸠摩罗什法师以“博通多识”昭彰佛典,也有别于佛图澄法师以“秘咒神验”之名传世,昙延法师最初是以“词辩优赡,弘裕方雅”而出道成名的。
昙延法师是蒲州临晋县耽子村人,姓王名聃,字耽子,少小时即才华横溢。十六岁那年,他去寺里游玩,偶然听到法师讲解《涅盘经》,被强烈吸引住了,开始研究佛教哲理,出家修行。
《续高僧传》描述,昙延法师仪表堂堂,伸长九尺五,垂手过膝,容止邕肃,风骨陶融;目光外发,长可尺余;出言清越,历然不群等等。很快,他就成位蒲州城里小有名气的青年法师了。
一日,他对自己影子说:“与尔沉沦日久,飘泊何归?今可挟道潜形,精思出要。”意思是,我和影子你一起混了这么久,究竟哪儿才是人生归宿呢?现在应该带着佛法,找地方隐居下来,精心研究解脱的要点。
于是,他就在附近中条山的百梯寺隐居下来。
当时,中条山的佛家、道教和俗家的隐士很多。有一位薛姓高人,研究儒释道各家学术,听闻昙延学问好早已悟得佛理,就来拜访清谈。表面上,两人打趣言笑并无拘束,但心里都不服气。在临别辞谢时,薛居士出题,要昙延以“方圆动静”四字做偈。昙延脱口而出:方如方等城,圆如智慧日。动则识波浪,静类涅盘室。
薛居士一听大惊失色,认为昙延简直就是天才,称赞道:由来所未见,希世挺生,即斯人也!意思是,从未见过这么厉害的人。希世圣贤,将来必是此人。敦煌莫高窟五代第108窟甬道顶部绘有此故事。
崭露头角为朝中所关注
昙延法师非常钟情《涅盘经》,他说:“佛性妙理为《涅盘》宗极,足为心神之游玩也!”
他下大精力研究,还广泛吸收《华严》《地持》《大论》《十地》《佛性》等经论,撰写出《涅盘经大疏》,详细解读经义。《大疏》被人传抄后流行,在民间迅速走红为广大佛教徒所崇拜,也引起佛教界的高僧大德的关注,对其做了公允评价,称可与长安净影寺慧远大师的有关著作相提并论,认为二者各有千秋。昙延法师也据此成为全国一流经论大师。
声名在外,即便隐居也获得了庙堂之高的注意。终于有一天,来自宫中的邀约到了。北周太祖宇文泰请昙延到长安去讲学。
《续高僧传》说:周太祖素揖道声,尤相钦敬,躬事讲主,亲听清言。意思是周太祖礼贤下士,对其钦佩敬重有加,平易近人地礼遇他,亲自带头听他现场讲法。这个讲座效果也出奇地好,远近驰萃,观采如市。反正是轰动一时了。之后的日子,可想而知, 周太祖向其多有“谘省”,昙延法师成了顾问参谋的角色。
但是,毕竟是出家人,昙延法师生性恬淡,罔干时政,不愿久住长安;而周太祖则嫌百梯寺太远,日后交往不便,索性就在中条山靠近黄河西岭一带,专门为昙延法师修建了一座云居寺,拨专款作寺院日常开销。
学识辩才难自弃
南朝有位大学者叫周弘正,十岁时就能通读《老子》和《周易》。《陈书》记载他于陈朝天嘉元年(公元560年)出使北周,北朝的文人世子不想放过这个切磋学术的机会,就组织了一场车轮大战辩论赛。
作为南方才子,周弘正遍稽经籍,博览群书,口若悬河,辩才熊健。北周的才子们根本不是他对手,屡战屡败,一败涂地。当时皇帝周明帝宇文毓感到很没面子,传令全国上下,无论出仕的官员还是遁世的隐士,不管佛门大德还是道家真人,只要学问好口才棒,一律召集到长安集训,准备与南来的客人周弘正辩论,为国争光。于是,蒲州刺史以“器识弘伟,风神爽拔”推荐了昙延法师。
大殿上,北周皇帝朝臣携各路贤才荟萃一堂,誓与南朝使臣试比高。昙延法师算后起之秀,年纪也不大就被排在末位。辩论一开始,北周的两位白胡子高僧就被周弘正击败,语无伦次地红着脸退了下来。皇帝宇文邕和大臣们相顾失色。
昙延不服气,不顾次序贸然出列。说:如果是外国的大德来访,当然需要我国的大德来对等接待。这位周大人只是远国微臣,让小僧我来应对即可。
按规矩,他应先上前顶礼佛像再落座,但他直接就上了座。解释说:这样的讨论,我自己力量足够了,不需要佛菩萨的加持。
皇帝闻此言,十分痛快。兴奋地宣布开始。《续高僧传》记载,辩论中“(周弘)正遂构情陈难,(昙)延乃引义开关。而正颇挟机调,用前殿后,延乘势挫拉,事等摧枯
。”大意是周弘正是正方,提出见解,昙延是反方,直接反攻,周弘正前后招架,昙延则摧枯拉朽,击败对方。这次辩论赛后,昙延法师再次由隐居山林走入世俗社会,就此深入周朝皇权的统治集团,成为佛教教化的核心人物,举国僧尼信众的心灵导师,北方佛教界的领袖。
昙延法师三句偈何意
关于昙延法师辩论胜过周弘正的史迹,后续还有故事。
周弘正辩论失败后,果断拜昙延为师,行持居士的戒律。感慨自己找到可归依的上师太晚了,自述足迹遍游三国,终于遇到可师法的老师。他还把昙延的著作抄录了一份,相貌画了一幅,带回南朝供养,并称昙延为“昙延菩萨”,每晚向北方礼拜。
返回陈国前,构思好“风云山海”诗四十首,赠给师父昙延。昙延法师匆匆浏览一遍,过目不忘,靠记忆执笔赋诗酬答,也依韵和诗四十首,下笔如风洋洋洒洒,与弘正的诗同题、同韵、同意境。再次折服了周弘正,再也不敢轻易炫技卖弄才华了。
临行前他跪拜师父,希望开示一言,以永置心中。
昙延法师只说了三句:
为宾设席宾不坐,
离人极远热如火,
规矩之用皮中裹。
……
具体深意是什么,读者诸君自行玩味吧。
(未完待续)
单选|你认为高僧应该参政议政吗
应该,有利于政策扶植宗教不应该,出家人乃话外之人打开APP进行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