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晶:佛教成就了齐白石
发布时间:2024-07-29 02:20:29作者:地藏经全文网前几日去北京法源寺看望中国佛教图书馆馆长圆持法师,请师父指导我最近画的几幅山水画,感恩师父赐了我一幅墨宝。茶叙之间,聊起画事,师父不经意间说起了齐白石,感叹应该是佛教成就了齐白石。
园持法师的会客厅金刚堂
白石老人是当代画坛泰斗,主题甚大,不敢道听途说,回家后悉心查了齐白石画传等诸多资料,心中也渐信,白石老人与佛教缘份颇深。综合师父及资料观点如下:
第一、寓居法源寺两年,是佛教给了他安身立命之地。齐白石1916年进京后,开始“北漂”生涯,此时恰逢张勋“辫子军”复辟,政局动荡,燕京城内也是不断变换大王旗。白石老人名气尚微,尚无经济能力找一安全住所。此时,能住在寺院里也是煞是不宜。
中国佛学院法源寺
其时的法源寺可不是路边小寺院,清末民初的排佛运动,使寺院受到严重破坏,有的寺刹作为学堂,有的充当兵舍,有的被改作工厂,有的甚至充当了仓库。法源寺虽也受到些许破坏,但却幸存了下来,并成为了北方重要的佛教中心。《清末北京志资料》在提到外城寺刹时说:“其中尚有可观之寺刹,如法源寺便是。”当时的主持是道阶法师,是湖南湘潭人,与白石先生是老乡。
第二、佛教给了齐白石发展的平台。很多书中记载白石先生都是上午画画,下午会客。那么一个画画的人,是如何融入北京的文化圈子呢?大家只知道齐白石有位贵人叫陈师曾,而鲜有人提起道阶法师。这个道阶法师不简单,他兼主南北两大名刹方丈—湖南金钱山寺方丈、北京法源寺方丈。同时还担任宛平县天宁寺、天中寺住持,印度鹿野苑的中华寺就是他发起重建的。从清末民初法源寺开办停灵暂厝业务,承办丧事。西院辟有“经济礼堂”。三十年代,停枢达八百口,仅次于北城嘉兴寺。主要应酬对象是南城外工商界和梨园界。由此,师父在京城甚至海内外,弟子众多,人脉广泛,如著名的杨度、袁世凯的夫人等众多权贵皆是信众。在道阶法师的推介下,齐白石的印章渐有名气,有了名气,结识的人也就多了。1917年,陈师曾在琉璃厂看过齐白石刻的印章后,第一次上门拜访齐白石的地点就在法源寺。在此期间,齐白石还参加过由道阶法师等发起的文化界人士在法源寺举行的“丁香会”雅集。
法源寺雪景
第三、齐白石长寿的生活习惯就是受了佛教的影响。齐白石到京城除了在法源寺住过两年,后来陆续在龙泉寺、宣武门内的石镫庵住过。如此接连住了三所寺院,有道是“近朱者赤”,成天生活在寺院的清静环境之中,触目皆为僧侣和信众,充耳都是钟磬与梵音,久而久之,齐白石心中萌生“心出家”的念头,这也就不足为怪了。齐白石在画坛的“江湖”地位,与其长寿不无关系,五十五岁只身开始“北漂”,六十七岁才历时十年变法,也就是七十七岁左右。八十四岁任北平美术家协会名誉会长,九十岁以后获得文化部大奖,九十五岁出任中国画院名誉院长。齐白石在画坛走向高峰是在八十以后了,可见,长寿是齐白石先生成就的基石。佛教里居士有皈依受“五戒”一说,而齐白石先生一生信守“七戒”:一戒烟、二戒酒、三戒狂喜、四戒悲愤、五戒空思、六戒懒惰、七戒时光空度。比较一下,佛教五戒与白石先生的七戒是不是很相近。齐白石先生很讲究作息规律,一般睡的很早,从不贪睡。每夜必须保持足够的睡眠,而且讲究睡眠质量。早晨天不亮就起床,先去自家的菜园子里为瓜果除草、施肥,由此作为一天的开始。此习惯是否受到了佛教晨钟暮鼓的影响不得而知,但确实与佛门的习惯颇为一致。
第四、不仅仅是生活习惯,齐白石的艺术之路也深受佛教影响。齐白石的花鸟是著名的“红花墨叶派”,其写意笔法是参照了吴昌硕的路子。但其佛像、山水已经与吴昌硕、王一亭截然不同了,更加清淡、简笔,并更有童趣。这已经是独特的个人风格了。
纵观齐白石先生一生的艺术成就,我只能高山仰止。撰笔此文心得分享: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从事各行各业的你我他来说,都是成就的基石。尤其是告诫从事书画艺术的朋友们,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坚持下去,每个人都会成为不同的“白石先生”!
再次感恩圆持师父!
资料参考:
《名人密码:齐白石的乡土与烂漫》,东方出版社
《齐白石之佛缘及其佛像画述略》,李季琨
《论法源寺的历史源流》
作者:周晶佛画,亦名子彦,养慈居士。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一诚长老入室弟子,马来西亚佛教大学佛学博士(在读)。主绘佛像、山水。作品自2008年以来,参加过五台山、白马寺、台湾佛光山、马来西亚佛教大学、黄州安国寺、西山古灵泉禅寺等佛教艺术展。近年进修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主要社会成就:中国禅意诗书画院创会副会长,九华山乔觉禅林诗书画院常务理事,《中国当代佛教艺术》执行主编,文化部中国画艺术创作院萧剑工作室助教,中国长城书画院特聘画家,中国敦煌中国画院特聘画家,太原市佛光禅寺文化顾问,记录片《五台山》文化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