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全文网

大宝法王:了知恐惧的对境,都是缘起性空

发布时间:2024-07-11 02:20:11作者:地藏经全文网
大宝法王:了知恐惧的对境,都是缘起性空

问题一:看DVD的开示或修本尊法,是不是算得到口传?

法王答:我看连灌顶都得到了!(开玩笑的)像我们今天的教学,不只是在场的各位听闻,现在在internet上,全世界都同步看到了;但是,我确定在现场的各位是在听课,至于在DVD、VCD前的人是不是在听课,那就不一定了。也就是说,除非特别的根器或特别的状况,看DVD算是得到口传教授,一般的状况,“要在互相知情的状况下,口传才算数”,也就是传法的上师要知道谁听到了,而听闻的弟子要知道上师现在是在传法,这样才算数,“而且如果你怀疑自己到底得到口传了没,那你就没得到口传!


问题二:尊贵的法王,恐惧是从何而来,又去了哪里?

法王答:要了知恐惧的对境,都是「缘起性空」的(有因缘和合的显相,但本质是空性),是你自己的恐惧自己造出了一个害怕的对象,它并非实有,只是像水中月一样的显现,即使是像水中月,也需要「平静的水面」这样因缘和合才能显现,了知它是缘起性空的,就可以远离恐惧。我小时候会害怕打雷闪电,后来知道它是什么因、什么缘产生的,知道它是夏天的云层摩擦撞击产生的,就不会再害怕。我们都是因为不了解却忽然经验到,才会感到害怕。

问题三:请问法王,我们应该怎么处理负面的想法,譬如说现在来到印度,特别想念自己那个没有污染、干净、舒服的家,觉得这趟旅行简直是个「自我处罚」(现场学生大笑),现在每天都有头痛、胃痛一大堆病痛跟着我,我怎么处理这些负面心情?

法王答:我昨天已经告诉过各位,你们有机会来到比哈尔省,是很难得的。你们来这里并不是来郊游野餐,不是为观光而来,你们是为心的修持而来,头痛、胃痛都成了修心旅程中的经验,修心的口诀才是真正要得到的。有时生点小病也不错,证明你真的来菩提迦耶了,疾病真的是修行道上的庄严。但是你们还是要自己多注意,喝干净的水,注意食物,气候的变化也要多留心。

问题四:我们平常为什么要特别观修慈悲?慈悲与贪着的爱有什么不同?

法王答:慈悲不是外在的东西,平常就要准备和培养,遇到对境,才会自然生起。我们昨天说到贪欲的烦恼,今天再针对这些问题解说一下。

有慈悲的爱,是要给他自由,而不是控制,根据他的需要,给予全然的帮助,而不是以自己为出发点去占有。「不舍弃」是很好的,但不可以贪爱心互相占有,事情就会开始转变。爱应该是更开放、更多的给予和自由,这样爱和贪着就不会混淆不清。

至于瞋恨,通常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有些人却不想改变瞋恨的心,甚至以为这还有用处。瞋心大作的时候,可以试着想起上师的口诀,或者自己喜欢的经典,这样对让心平静有帮助,“自力不够时,可以靠外力”。上师的口诀或经典,都是我们心力不足时,可以依止的清净「外力」。当你发现自己越来越生气,别再专注在那个点上,要试着改变焦点,转移对境,否则接着你可能付诸身语的行动,开始骂人或打人了。

有个故事说,有个牧羊人因为他的一只羊不乖,他就揍了它,羊跳起来乱跑,结果撞到别的羊,其他的羊也开始跳起来乱跑,他就满场追着羊打,这只、那只,打到他累瘫了,终于停下来、忍不住笑起来,觉得自己真是蠢透了。处理瞋恨就是这样,如果你有很多个焦点,你就不会气到把第一只羊杀了。

问题五:我们如何了解到「胜义谛」?

法王答:依靠世俗谛,才能了知胜义谛,因为世俗谛的缘起显相,有长才有短,有坏才有好,有西方才有东方,这些相对存在、相依而存的事物没有一样可以独立存在,我们才会了解它「自性空」的本质。即使是水中月,也要靠平静的水才能显现。再譬如杯子,我们放水的时候,它叫水杯,放茶的时候,它叫茶杯,因为缘起的不同给了不同的名字,但杯子是一样的,因为它的本质是空性的,所以可以做水杯,也可以做茶杯。再譬如有种草药,人吃了有毒,但孔雀吃了羽毛却会变漂亮,是良药或是毒药,就要看吃的是谁,这也是一个相对的例子。

不可以离开世俗谛,而了知胜义谛,否则容易落入断边;但是了知空性的人,还是能见到杯子的显现。

问题一:我们应该如何对没学佛的朋友解释「轮回」和「转世」?

法王答:先不从佛教的观点来看。首先,当我们有亲人朋友死亡,我们会放不下、舍不得,希望他不是永远离开,这是人之常情,我们都希望不要和所爱的人「永远分离」,所以我们其实很自然就会接受和相信「轮回」。

再来,未知的事情,我们不要先否定,轮回就是这样。许多过去觉得未知或不可能的事,现在渐渐都被科学家证实了,也许有一天轮回也可以被科学证明,在世界各地都有许多小孩子记得前世,他们许多并不是佛教徒,所以我们对轮回可以怀疑,但不要抱持否定的态度,要有好奇心,不要先否定它的可能性。

再从佛教的逻辑来看轮回。婴儿有心识和呼吸,一定有同类的前因,才有延续的存在,有前一口呼吸,才有第二口呼吸;特别是心识的相续性,心识的前一因,必定不是物质性的「色法」,而是心的明觉、心的感知力,否则一切(物质性)色法都可能成为(非物质的)心识了(那就不合理了)。心能明白觉照一切,所以称为心,从「前一剎那的心识」的逻辑,证明有轮回。

对大部分的人来讲,「轮回」很难现量直接体验到,只能用比量推论到。其实透过禅修,我们粗分的心会变细,有些人就可以记忆起前世,听说催眠也可以。

问题二:尊贵的法王,请解释什么叫「对治法」,并请举例说明。

法王答:对治法有两种,一种是真正的行动,一种是修心。譬如施受法(自他交换法),观想众生的恶业如同黑烟一样,被我们吸进来、被我们承担;再观想自己的善业如福德、长寿等如同白烟呼出去、给出去。有人说,修了「施受法」(吸了别人的黑业、病气)会打喷嚏、流鼻水,要知道修这个法重点是心的改变,而不是身体。要观想心里有盏代表我执、我慢的油灯,当他人的黑业一吸进来,我执的油灯就吹熄了。如果佛陀一修施受法就感冒、流鼻涕,那他岂不是要一卡车的卫生纸?那阿难陀、舍利佛那些大弟子,岂不是一天到晚要帮佛陀处理擦鼻涕的纸?

当我们修施受法,随着呼吸观想,呼出去的时候,把福德给众生,重点是要有布施的心,给完就不会觉得空空的,而是觉得很富足,因为那是把东西给了所爱的人,留下的是更珍贵的光明和欢喜。

有人觉得把好的都给别人,不好的留给自己,那我不是吃亏了?但什么是吃亏呢?真正利益到别人就不是吃亏。譬如器官捐赠,你有两颗肾,现在有个人需要一颗肾才能活下去,你会很高兴的捐给他

。但那要看实际的状况,不能说因为你是大乘菩萨道的行者就非做不可,“如果你没有布施的心,那你就会后悔”,那就不好了。“带着利他的心做,才是最重要的。”

问题三:大家都越来越忙,时间越来越少,要怎么修行?

法王答:听说在纽约,你不用看日历,只要看看窗外,看人群移动的速度,就知道今天是周间上班日,还是周六日的假日。我也感觉到时代越进步,节奏越快,人似乎快赶不上了。我到美国访问时,住在一个很高的大楼,四周一看都是水泥丛林,人的动作都很快,好像到了未来城市。“心要放松、调柔,这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工作,但要随时让心休息,让它有弹性,这样再忙也是可以的。我也很忙,虽然都是在寺院里面,但也有忙不完的事,一旦找到让心平静、调柔的方法,外面再忙,心还是可以自在的。

无论再忙,都要有正念和正知,就像有人掉进大海,要告诉自己我会游泳,然后努力朝岸上游去。有了正知正念帮忙,你就会像在上空俯看这一切,就像个游戏,你就会看清楚自己的位置和角色。

问题四:一个初学者可以马上学观音仪轨?或者要先经过一些教导?

法王答:首先要经过灌顶,它是一个介绍和引导,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口诀都在里面了,如果你专注谛听就可以了解,那就可以开始修了;如果没有,直接修,就不好。

问题五:我了解贪欲的根本来自我执,也了解佛法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但有时觉得这两者同时存在我心里,该怎么办?

法王答:经典上说,佛陀以他的禅定力到一个贪欲聚集的市集,所有人的烦恼都会止息,这是二乘人做不到的。我们可以做的是,一早起来,就对世界投射一个心念,希望每个人都不生烦恼。有些人喜欢打扮,如果为了吸引别人、引起别人的贪欲而打扮那就不好,我们应以慈悲和善为庄严而打扮。我们要尽力做自己能做的,譬如比哈尔省不干净,我们可以自己把垃圾捡起来,丢进垃圾桶。

问题五:敬爱的法王啊,为什么有些人好看、有些人不好看?有些人耳朵大、有些人耳朵小?(现场大笑)为什么每个人都有特征,这是为什么?

法王答:我们藏族的老师,喜欢拉学生的耳朵,所以藏族的耳朵都比较大;听说在汉地,因为佛陀的耳垂很长,就认为耳垂大的,福德也大。

业力有身、语、意业三种,由心会展现不同的相,身、语、意常保持和善,你就会有个美好的相,观音菩萨总是微笑看着众生,因为他身、语、意都是善的,当你身、语、意都和善了,你的身形外相也会变好。(接着法王开玩说,我担心我总是不笑,接着不知道相貌会怎样,还好我有颗善心。)

问题六:法王您曾提到说,佛陀证悟时,大地为证,请问这是什么意思?

法王答:第一点,大地是一切有情、无情的基础,是一位平等的母亲,平等地承担、养育一切,所以它是最有力的证人,证明佛陀的证悟。第二点,佛陀的利他事业都在这大地上,所以大地可以为他作证。

问题七:地球上有一半是女性,度母也发愿以女身成就,但也有经典说要「转女成男」,怎么办?

法王答:(开玩笑的)你也可以早上是度母,晚上是男性,这样是很好的平衡。利益众生,就是给他需要的。经典上之所以说要「转女成男」,那是因为过去在印度社会,女人身份很低下、过得很苦,女人都不想当女人,有这样的心声,经典是呈现这样的心愿。度母知道男女平等的重要性,所以她发愿以女身证悟。

重点是怎样才对众生有利,我就发怎样的愿,有热情也很重要,你要确信你投身为女人修持成就可以利益女人,这样这个愿才会成办。

来源:噶举大祈愿法会网站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