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藏究竟圆寂在了哪里?
发布时间:2024-09-02 02:19:18作者:地藏经全文网铜川,佛教文化遗存丰富。玉华寺是唐代高僧玄奘译经、弘法、圆寂之地。玄奘在此创立佛教唯识宗,并翻译了《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瑜伽师地论》。大香山寺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其庙会绵延千余年,至今香火旺盛。
玉华宫冬景
玄奘(600—664 年),俗名陈祎,世称“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
玄奘13 岁出家。贞观三年(629 年),从长安(今西安)出发,历经4 年到达天竺(今印度)那烂陀寺,拜名僧戒贤为师,研习《瑜伽师地论》等佛经。贞观十九年(645 年)玄奘携大、小乘佛教经典回到长安,并带回佛舍利150 粒、佛像7 尊、经论657 部。后在唐太宗、高宗的支持下,召集各大寺高僧组成译经场,译出经、论75 部,1335 卷。多用直译,世称“新译”。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玄奘圆寂于铜川玉华寺,葬于长安白鹿原。
金刚座
金刚座铭文
玉华宫是唐初三代帝王的避暑行宫,位于大唐京城长安以北100多千米,在今铜川市印台区金锁关镇玉华村,处于子午岭东南麓。始建于唐武德七年(624 年),名仁智宫,贞观二十一年(647 年)扩建,形成“占地九顷,九殿五门”的宏大规模,并更名为玉华宫。永徽二年(651 年),高宗李治废宫为寺,改为玉华寺。
玉华宫展示图
佛学巨典《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和唯识宗理论典籍《成唯识论》是玄奘法师在玉华寺译成的两部最重要的佛教典籍。在翻译这两部巨著的同时,玄奘还穿插翻译了《阿毗达摩发智论》等9 部经书。高宗龙朔三年(663 年)十月以后,身心憔悴、精疲力竭的玄奘法师还断断续续译成《五事毗婆沙论》《寂照神变三摩地经》《咒五首经》三部典籍。高宗麟德元年(664 年)农历二月初五夜半,耗尽所有精力的玄奘法师在玉华寺圆寂
。玉华宫玄奘纪念馆
(本文摘自于《中国国家人文地理·铜川》)
请关注旅行头条公号,更多精彩图书、书讯、好玩的东东,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