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修行的原則
发布时间:2024-04-28 02:21:16作者:地藏经全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修行的原則
《沙弥律仪要略》的节录,就是前面五个科目的举要,所以《修行守则》是属于行经。经有四种-「教、理、行、果」,「行经」是要我们真正做到的。我们真能用「真诚、恭敬」的心来修学、为众生服务,一定会得法喜充满,会得清净心。能以真诚、恭敬心为一切众生服务,就是修学大乘。
在大乘法里面,最圆满、最究竟的就是「普贤菩萨行」。普贤菩萨行是什么?就是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这些都在日常生活里。礼敬,必含真诚恭敬;称赞,定有法喜充满;广修供养,就是服务一切众生。所以普贤行包括的范围是非常的深广,决不是拿一点钱,包个红包就是供养,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菩萨道、大乘佛法的精神,就是广修供养、广度众生。《金刚经》讲:「一切众生,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这句经文用现代话来讲,就是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破迷开悟的结果,自然是离苦得乐。「迷,要帮助他破尽;悟,要帮助他圆满」,这就是成佛,就是「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若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在此方世界,或在十方诸佛剎土里修行,都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圆满。如有人问,为什么要选择净土?我们可以告诉他:就是怕轮回、怕生死、怕折磨、怕障碍,且为了自利利他达到圆满,所以才决定求生净土。
生西方净土之后,就如经上所讲:「一切苦难都离开了」。而且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圆满成就佛果。圆满的智慧德能现前,然后再回到九法界来广修供养,为众生服务就没有障碍,这就是佛家常说的「乘愿再来」。
(950201早餐开示)
修行最重要的是要抓住纲领、守住原则,功夫就容易得力了。纲领原则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两句话的道理、意义一定要透彻的理解,要遵照《净宗同学修行守则》去实行-三
《沙弥律仪要略》的节录,就是前面五个科目的举要,所以《修行守则》是属于行经。经有四种-「教、理、行、果」,「行经」是要我们真正做到的。我们真能用「真诚、恭敬」的心来修学、为众生服务,一定会得法喜充满,会得清净心。能以真诚、恭敬心为一切众生服务,就是修学大乘。
在大乘法里面,最圆满、最究竟的就是「普贤菩萨行」。普贤菩萨行是什么?就是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这些都在日常生活里。礼敬,必含真诚恭敬;称赞,定有法喜充满;广修供养,就是服务一切众生。所以普贤行包括的范围是非常的深广,决不是拿一点钱,包个红包就是供养,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菩萨道、大乘佛法的精神,就是广修供养、广度众生。《金刚经》讲:「一切众生,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这句经文用现代话来讲,就是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破迷开悟的结果,自然是离苦得乐。「迷,要帮助他破尽;悟,要帮助他圆满」,这就是成佛,就是「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若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在此方世界,或在十方诸佛剎土里修行,都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圆满。如有人问,为什么要选择净土?我们可以告诉他:就是怕轮回、怕生死、怕折磨、怕障碍,且为了自利利他达到圆满,所以才决定求生净土。
生西方净土之后,就如经上所讲:「一切苦难都离开了」。而且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圆满成就佛果。圆满的智慧德能现前,然后再回到九法界来广修供养,为众生服务就没有障碍,这就是佛家常说的「乘愿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