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愿善导释》108 净土法门之眼目手足
发布时间:2023-09-11 02:20:46作者:地藏经全文网
第四节 四十八字愿成释意义完备
一、此四十八字不可加减
此四十八字愿成释,四字一句,文法严整,意义完备,无欠无余,不可加减。一旦加减,则文不顺、意不全。故法然上人言:“此文者,四十八愿之眼也,肝也,神也,结为四十八字者,此之故也。”
既结为“四十八字”,自不可加减,况言“四十八愿之眼”,结成“四十八字之文”乎!
古言“文以载道,文以传道”,对于阅读载道、传道之文的我们来讲,是要信道、行道、证道。文有长短,意有圆缺,这“四十八字愿成释”就文法来讲,前六句、后六句,每句四字,刚好四十八字,要再增加一字或减少一字都不可以,而且一旦增减,严整的文法就破坏了。同时,这四十八个字,字虽四十八,对于“本愿”以及“成就”的内涵,都是圆满具备的。所以就文法来讲,就意义来讲,没有欠缺,不需要加减,也不可以加减。
为什么这么强调呢?因为有人引用这“四十八字愿成释”,将“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八个字,略掉“世”这个字,变成“彼佛今现在成佛”七个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变更呢?他们说这个“世”是指五浊恶世,这个世间是有漏的,而阿弥陀佛是无漏的,所以不可能在有漏的世界成佛,而且世间义理比较肤浅、不深妙。
其实,这个“世”也不一定是指娑婆世界,可说是极乐世界的“世”,同时,阿弥陀佛成佛是无所不在的,既在清净世界成佛,也在有漏有染的世界广度有漏有染的罪恶生死凡夫,何况阿弥陀佛的成佛,本来就是为了救度罪恶生死凡夫。所以法然上人就说,此四十八个字为四十八愿的眼、肝、神。由此可见,这四十八字是四十八愿的精神、骨髓,是四十八愿的核心、纲要,非常重要,是不可轻易改动的。
《孟子》有一句话说“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这一段话对我们读书、求学来讲,是很重要的,是指导性的
。尤其阅经、体会佛说的文意,更应该如此。“不以文害辞”,看经总要去体会经文真实的意义,涵泳在心中,然后根据经文意义去宣说,如果拘泥字面的文字,而误解了词句的内涵,即所谓“依文解义,三世佛冤”,所以说“不以文害辞”。
“不以辞害志”,也不可拘泥词句的内涵,而误解了作者写这本书的本意。总是要前后细细地思维,融会贯通,体会作者的本意。
所以,我们看书,尤其是读经,都不能依文解义。依文解义就“三世佛冤”,尤其对于佛所说的,或者祖师的论释,都不能轻易更动、改变。即使自己有所不知,只能存疑,客观地来看待,不能主观地加以评断、否定。
善导大师当初特别以这四十八个字来解释因愿及果德,可说大师当初为文的心是很崇敬、很殷重的,非草率,非随兴。也因此,这四十八个字不仅文法严整,意义也完备,无欠无余,所以不可有任何加减。
法然上人对这“四十八字愿成释”非常珍惜、重视与赞叹,因此说它是四十八愿的眼、肝、神,而且要“称于口,浮于心,寓于目”;法然上人也常以这四十八字来传写给他的弟子们,作为法脉相承的证明。
这四十八个字也可说是净土宗的宗旨,也是净土法门的眼目与手足。净土宗讲什么?就在这四十八字当中;净土宗眼睛在哪里?就在这四十八字当中;净土宗要如何落实、实践?也在这四十八字当中。所以,这四十八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像法然上人所讲的,要“称于口,浮于心,寓于目”,意思就是要把它记下来,同时常常去宣说、阐释,自信教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