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全文网

凡夫不能仿效法身大士苦行。身安而后道隆。《菁华录》154

发布时间:2024-06-17 02:21:07作者:地藏经全文网
凡夫不能仿效法身大士苦行。身安而后道隆。《菁华录》154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印光大师著/曾琦云 译注)

白话译文:

第三章 净土修持方法

五、评修持各法

154、善导和尚,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他弘扬阐述净土,不崇尚玄妙,只在真切平实的地方,教导人修持。

至于他对专,杂二种修法的开示,可以使人受益无穷。专修就是身业专礼(凡围绕及一切处身不放逸),口业专称(凡诵经咒,能志心回向),意业专念,这样则往生西方,万不漏一。

杂修就是兼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因为心不专一,所以难以得益。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这是金口诚言,千古不变的铁案。

155、每日根据自己的精力,念佛并持大悲咒,以此作为自利利他的依靠。对一切人,都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劝。无论出家在家,均以各尽各人职分为事。让一切人,先做世间贤人善人,才可以依靠佛的慈力,超凡入圣,往生西方。还要不与人说做不到的大话,任人说自己是百无一能的粥饭僧,大略就是如此修行。

156、他人教人修行,多在玄妙的地方着力。我教人,多在尽分上指点发挥。假设不能尽分,即使将禅教一一穷源彻底,也只成一个三世佛怨罢了,况且还没有穷源彻底的事呢?

157、刺血写经一事,暂且缓图,当先以一心念佛为要。恐怕血耗神衰,反成为修行障碍了。身安而后道隆。凡夫地位的人不能以法身大士的苦行作为榜样而仿效。只要能够得一心,就法法圆备了。

158、居士(指高鹤年)在俗修真,随缘精进。执持一句弥陀,当做本命元辰;抱着“惭愧”二字,以为入圣阶梯。不厌其苦游遍圣地名山,记录游访事迹以开人耳目,确实可以说是为法忘躯的人了!但是以我的愚见,似乎可以止步休息了。

如果还要广游,宜以神而不须以身。《弥陀》三经,《华严》一部,就可当作游访路程。安坐七宝池中,遍游华藏世界。神愈游则身愈健,念愈广则心愈一。寂,则一念不可得;照,则万德本具足。寂照圆融,真俗不二。十世古今,现于当念;无边刹海,摄归自心。

与你披星戴月,冒雨冲风,临深渊而战兢,履危岩而惊怖相比,不只是一天与一劫的差距啊!鄙见如此,不知居士以为如何?

原文:

三、示修持方法

戊、评修持各法

154、善导和尚,系弥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其宏阐净土,不尚玄妙,唯在真切平实处,教人修持。

至于所示专杂二修,其利无穷

。专修谓身业专礼(凡围绕及一切处身不放逸皆是),口业专称(凡诵经咒,能志心回向,亦可名专称),意业专念。如是则往生西方,万不漏一。

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以心不纯一,故难得益,则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者。此金口诚言,千古不易之铁案也。(正)复永嘉某昆季书

155、每日量己之力念佛,并持《大悲咒》,以为自利利他之据。对一切人,皆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劝。无论出家、在家,均以各尽各人职分为事。令一切人,先做世间贤人善人,庶可仗佛慈力,超凡入圣,往生西方也。并不与人说做不到之大话,任人谓己为百无一能之粥饭僧。此其大略也。(三)节录大师自述

156、他人教人,多在玄妙处着力。光之教人,多在尽分上指挥。设不能尽分,纵将禅、教一一穷源彻底,也只成一个三世佛怨而已。况尚无穷源彻底之事乎?(正)复马契西书十一

157、刺血写经一事,且作缓图,当先以一心念佛为要。恐血耗神衰,反为障碍矣。身安而后道隆。在凡夫地,不得以法身大士之苦行,是则是效。但得一心,法法圆备矣。(正)复弘一大师书二

158、居士即俗修真,随缘进道。执持一句弥陀,当做本命元辰。抱着惭愧二字,以为入圣阶梯。圣地不厌屡登,录其迹以开人耳目。诚可谓为法忘躯者也。然以光愚见,似乎可以止步休歇矣。

纵欲广游,宜以神不须以身。《弥陀》三经,《华严》一部,当作游访路程。宴坐七宝池中,遍游华藏世界。神愈游而身愈健,念愈普而心愈一。其寂也,一念不可得。其照也,万德本具足。寂照圆融,真俗不二。十世古今,现于当念。无边刹海,摄归自心。

较彼披星戴月,冒雨冲风,临深渊而战兢,履危岩而惊怖者,不啻日劫相倍矣。鄙见如此,不知居士以为何如?(三)复高鹤年书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