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眼看世间】不要把“迷信”的脏水都往佛教身上泼!
发布时间:2023-09-19 02:17:55作者:地藏经全文网正确看待“烧香”(资料图)
“阿公,跑快点,不然赶不上烧头香了!”年轻人抱着几盒新买的香,发足狂奔,还不忘喘着粗气,转头催促身后的人。老人家神情很是坚定肃穆,一言不发紧跟着孙子,眼睛里似乎有头炷香燃烧的火光。
他们只是在初一时,赶来这个城市最著名的寺院上头香的浩荡大军中最微末的一支。或许,老人家是希望,孙子今年可以娶个贤惠的媳妇;或许年轻人希望从今年起财运亨通,诸事顺利。
不出意料,寺院门口已经排出了长长的队伍,每个人都像他们一样焦急地等待着、兴奋地守候着。门口的保安严阵以待,寺院的大门还没打开,里面隐约传来梵呗声。
这一幕幕场景都被埋伏的记者记录在照片里、文字里,形成了一篇篇耸人听闻的新闻报道。如《大年初一雍和宫8万人进香市民等待26小时只为烧头香》《抢头香哪家强?河南淮阳数十万人烧头香出动挖掘机》《今年年初一灵岩山“烧头香”两千警力将出动保安全》。
然后,因为成千上万个功利性的愿望以这种形式被表达,这些个人的、私密的心愿和行为演变成一个社会事件,被公众谈论。有理智者说:“进庙烧香,心诚就好,不必执着头香。”“求佛祖如果有用,人类干嘛还要努力。”有激进者说:“这些烧香拜佛的事都是迷信,都是风俗文化中的糟粕。”甚至,还有不少人把攻击的矛头指向佛教,认为信佛的人都是迷信,没有一点自我的思考。
除了“烧头香”不断引起热议,还有“新买的东西一定要找‘高僧’去开光”、“笃信风水之说,做事前必卜卦”、“有病不就医,却找人‘念经’”、“日日修行,追求超自然的神通”等新闻出现,让很多吃瓜群众把佛教贴上“迷信”的标签。事实上,这些传统民俗中很多荒诞的、迷信的行为都不是佛教的内容,都与佛教文化倡导的行为相悖!
在这种舆论环境下,正信的佛法在更广泛的人群中很难得到传播,作为公共信仰空间的寺院和出家修行的僧人遭到偏见和误解,话语权缺失。这种情况出现,由来已久。特别是在传统媒体占据主流的时代,寺院和僧人没有发出自主声音的平台和渠道,只能依靠自身薄弱的群众基础去宣扬佛教。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舆论越来越开放自由,佛教也迎来了新形势下的大发展。
在这个新时代,佛教该如何赶上发展的势头,更好地传播正信的佛教,让更多人了解到佛法的智慧?
全国两会开展期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就“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宗教文化建设”这一议题回答记者采访,提出了一些观点,非常值得思考。
学诚法师对进庙烧香的这部分群体和行为的看法是:
“烧香拜佛是佛教徒从内心皈依、恭敬、信仰‘佛法僧’三宝的外在表现……他们或许并不懂真正的佛教信仰内涵,但对佛教文化却抱有亲切的好感和世俗层面的认同。对于这类人群,从佛门广大、慈悲包容的传统来看,也会视为佛教的‘有缘人’,是可以广结善缘、启发度化的对象
。”对于这类现象,学诚法师提出: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佛教信仰人群的层次混杂,而是佛教界尚未形成足以应对和满足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信仰需求的信众教育及管理体系。”
实际上,近年来“焦虑病”日益成为都市中青年群体共同的困扰。身处各种压力中的人们,对情绪、心理、生活种种方面的正向引导有极大需求。佛法有教人解脱烦恼、增进人生幸福的无上智慧,而需要努力的就是在管理体系和传播方面与时俱进。
面对佛教文化该如何全面地发展的问题,学诚法师提到,
“佛教界应担负起引导广大信众的时代责任,加强正法道场建设,培养高素质出家人,建立系统的僧俗教育体系,使大众能够就近到正规寺庙学修佛法,建立纯正的佛教信仰。另外,网络弘法是传统道场的延伸,能够让现代信众超越时空距离,亲近善知识,跟随正法团体次第学修。”
在这些方面,龙泉寺可以说走在了前列。针对信众不同层面的需求,龙泉寺在组织佛法学修上做了很多探索。开办网上学修平台、进行网络直播互动,打造让普通大众都喜爱的“贤二”机器僧,组织志愿者开展公益慈善活动。佛教文化就在这一点一滴的探索和尝试中走向大众,走进更多人的心灵。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徳相”,且看,在这新时代佛教文化融入社会大众,推动社会文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