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释迦牟尼佛 (一)
发布时间:2022-11-04 09:50:26作者:地藏经全文网开创佛教的教主,是本师释迦牟尼佛 (1),于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日,诞生于印度毗罗卫国,为净饭王的太子,命名为悉达。当圣母摩耶夫人,怀孕将满十月时,引诸彩女,游岚毗尼园 (2),以右手攀无忧树枝,逐生太子。太子初生,即向四方,各行七步,右手指天,左手指地,自言:「天上天下,惟我独尊。」是时大地六种震动 (3),有五色光,贯太微宫 (4),昭王以问群臣,太史苏由奏曰:西方有圣人出世,却后千年,教法来此,王命锥石志之。
悉达太子,诞日满七日,摩耶夫人命终,生忉利天上 (5),遂由姨母摩诃波波提抚育成人,通达书数技艺武事,父王为聘耶输陀罗为正妃,彩女三千,太子于静夜,但修禅观,未与妃有世俗之意。
有一次,太子乘车出东门,见老人;又一次,出南门,见病人;又一次,出西门,见死人,悟世间苦空无常。又一次,出北门,时净居天人 (6),化作比丘 (7),为太子说出家意义及利益,太子乃决意出家学道。父王闻之,乃命人守卫,不让其私出,于是太子于深夜,命御者车匿备马,净居诸天,使守卫者皆睡,太子骑马,升空而去。先学各种外道 (8),觉其不究竟,乃入雪山 (9),修苦行 (10)六年,形消骨立,不能得道,知苦行亦不究竟,于是到尼连河侧 (11),受牧牛女乳糜之供,食毕体力恢复,澡浴已,坐菩提树 (12)下,发誓若不证无上菩提 (13),终不起此座,深夜见天上明星,廓然大悟,成最正觉 (14)。
(1) 释迦是能仁义,牟尼是寂默义,佛教以释迦牟尼为根本之教师,故称本师。
(2) 在迦毗罗城之东,园北有无忧树,今犹存在,即释尊诞生处。
(3) 有三种解释
(一) 为动之六时:即佛入胎、出胎、出家、成道、转*轮、入涅槃六时
(二) 为动之六方:即东涌西没, 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边涌中没,中涌边没。
(三) 为动之六相:即动、涌、震、击、吼、爆、六相。摇荡不安名动,滚漾凹凸名涌,隐隐有声名震,如相打搏名击,砰磕发响名吼,如火燃之声名爆。
(4) 星垣名。
(5) 译言三十三天,为欲界六天中之第二,居须弥山顶。 天人身长一由旬,寿一千岁,人闻百年,为此天一昼夜,故天寿等于人间1000 X 360 X 100,即三千六百万年。中间一天,有喜见城,为帝释所居,统治东南西北各八天,故称三十三天。
(6) 色界第四禅之最高处,有五重天,为证不还果之圣者所生处,因无外道杂处,故名净居。自下而上,为无烦天,无烦杂处也;无热天,无热恼处也;善现天,能现胜法处也;善见天,能见胜法处也;色究竟天,色天最胜亦最高处也。
(7) 又译必刍,为出家受具足戒者之通称,男曰比丘,女曰比丘尼。含有三义:一者,上从佛乞法,以资慧命,下从俗乞食,以资色身,故有乞士义。二者,出家,舍爱欲,修正道,使魔怖畏,故有怖魔义。三者,去恶生善,尽形寿持戒,故有破恶义。
(8) 于佛教外立道者,为外道;又心游道外,故名外道。
(9) 即喜马拉雅山,横亘印度北部,为世界最高之山,因终年积雪,故名雪山。
(10) 为身所难堪之种种行为,故名苦行。
(11) 即尼连禅河,佛将成道时,曾浴于此河。
(12) 原名毕钵罗树,因释尊在其下成道,故又名菩提树。
(13) 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为无上正等正觉,惟佛能证得之。
(14) 至极为最,离倒为正,开悟为觉,故称最正觉,为契于正理之智慧,义与无上正等正觉同。
(一) 开创佛教的教主是谁?
(二) 释迦牟尼四字,作何解释?
(三) 佛生七日而无母,嗣后由何人抚育长大?
(四) 悉达太子的正妃是谁?
(五) 悉达太子,因何悟世间苦空无常,决意学道?
(六) 净饭王既命人看守太子,不让其私出,后来他如何离开宫闱?
(七) 释迦牟尼佛,坐何树之下?以何因缘,成最正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