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全文网

理想人格的自我塑造

佛教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业果法则”,业果是通三世的,将我们的过去、现在、未来联系在一起,所以有一句俗语叫做:“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但这句话给人的感觉有一种悲观的意味,似乎佛...
理想人格的自我塑造

绝对真实与解脱之道

佛学研究真实的宗旨,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彻底解决人生老病死的现实问题,抵达不生不灭、永恒安乐的理想境界——涅盘彼岸,实现超越生灭的涅盘,必须找到一个不生不灭、真实不变的东西...
绝对真实与解脱之道

学佛修行自塑人格

学佛修行自塑人格陈兵  当今心理学所说的人格一语,源出拉丁文persona,大略指由具有相当统合性与持久性的心理特征所构成的个人特质,亦即个人较为持久地表现出来的“社会自我&r...
学佛修行自塑人格

如何正确对待死亡

  这是死亡学的重要课题。对这一问题,东西方多家宗教、哲学,都早已作出过明确解答,主张各有不同。死亡学应从科学角度,对各种解答作出客观公正的评判。当然,如何对待死亡,大...
如何正确对待死亡

正法重辉的曙光──星云大师的

“大师”一语,在近世中国佛教徒中颇有被降格滥用之嫌,甚至被当作对比丘尼的专称。其实,大师(梵语Wastr)在佛教中本是一个相当高级的称谓,按《本事经》解释,是指证到须陀...
正法重辉的曙光──星云大师的

弥勒信仰与人间佛教

“人间佛教”自太虚大师等大德倡导以来,经过八十余年的探讨、实践、弘扬,已获得佛教界和社会的赞许认同,成为当今海峡两岸佛教界共同高扬的旗帜,受到社会的好评,影响波及...
弥勒信仰与人间佛教

自性清净心与本觉

自性清净心与本觉陈兵  心性(梵citta-prak?ti,cittada),语义为心的本性、实性、自性、自体、本来、本然,意为心识本然如是、真实不变者,可理解为心本来具有、不可变易的性质,或心未被...
自性清净心与本觉

佛学对真实的界说

佛学真实论,在印度瑜伽行派的《瑜伽师地论》等论典中,阐述最称细密。《瑜伽师地论·菩萨地真实品》分真实义为二种、四种。二种者:一、“依如所有性诸法真实性”,略称“真实性”或“如...
佛学对真实的界说

佛学对人类认识能力与认识方式

佛学研究真实,不是一味朝外看,把真实作为孤立的客体去研究,而是从缘起论的立场出发,首先对人认识真实这件事本身作客观、全面的分析。这是佛学真实论最为重要的特质。从缘起论观察,人...
佛学对人类认识能力与认识方式

中国佛教的回顾与展望

在澳门回归、举国欢庆的热烈气氛中,古老佛教与十二亿中国人民告别了波澜壮阔的二十世纪,踏上了二十一世纪的征程。值此新世纪伊始,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对于开创中国佛教的新纪元...
中国佛教的回顾与展望
  • 1
  • 2
  • 3
  • 4
  • 5
  • 6
  • 7